阅读清朝题材的相关文章、资料,经常会看到大学士、内阁学士、侍读学士之类的官衔,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些官衔的情况和区别。
要弄懂这些官衔,首先得搞清楚清朝内阁。清朝入关之前,没有设置内阁。清朝入关后,参照明朝的内阁制度,以内三院充任内阁。最初,清朝内阁的权力也很重,特别是拥有票拟权。可是,一年不到,多尔衮便以”凡陈奏章,照故明例,殊觉迟误”为由,取消了内阁的票拟权。清朝内阁的权力,便大大地缩水。
1658年,顺治皇帝进一步学习明朝内阁制度,将内三院正式改为内阁,大学士兼殿阁衔,共6名: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为4殿2阁结构。
1748年,乾隆皇帝可能是觉得4殿2阁的结构缺乏对称之美,便去掉中和殿大学士,加上体仁阁大学士,成为3殿3阁的结构: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3殿3阁的结构一直延续到1910年。
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简称为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属于最高品级的官员。
有意思的是,虽然清朝大学士的品级远远高于明朝——明朝内阁只是一个临时机构,由各部抽调人员组成,但他们的职权远远低于明朝,手里没有什么实权,仅仅有着宰辅之臣的虚名。这是因为,皇帝不愿意放权给他们。
康熙皇帝公开宣称:”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皇帝不愿分权,大学士就难免成为政治花瓶。
在内阁里面,当然以大学士为尊。在大学士之下,还有一种协办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品级为从一品,是大学士的副职。
1862年,清廷为了奖励曾国藩,便任命他为协办大学士,让他的品级达到从一品(两江总督品级只有正二品)。
1874年,左宗棠在获授东阁大学士之前,也曾经短暂当过协办大学士,作为过渡。
内阁里面,除了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外,还有一批品级较低的官员,即内阁学士、内阁侍读学士。
内阁学士是大学士的下属,类似于明朝的阁员。内阁学士的品级为从二品,有时候会兼礼部侍郎衔。
1847年,曾国藩在大考中表现优异,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之洞也曾经做过内阁学士。
内阁侍读学士是内阁里的职官,品级为从四品,任职于内阁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从事奏章翻译、校阅等工作。
清朝内阁里面还有一类职官,叫内阁中书,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品级为从七品。新科进士朝考后,成绩优秀的改任翰林院庶吉士,次一等的要么分到六部任职主事,要么分到内阁担任内阁中书。
综合而论,内阁的权力结构从上到下就是: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内阁学士、内阁侍读学士、内阁中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0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