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许,不知不觉中,我们失去的,是古人的意趣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同时,我们缺失的,还有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坦然。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份慢节奏,慢生活。慢下来的我们多了一份内心的宁静,慢下来的我们能更加理智地审视自己,慢下来的我们能看到身边更美的风景。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多年的梦想就是寻找一个归宿,一种境界,一杯淡淡的咖啡,一段悠扬的音乐,一缕惬意的凉风,一句温馨的话语。“采菊东篱下”是不得已,还是怡然自得?而“悠然见南山”则是心境所至。南山故在,只是我们平日不见,或视而不见或见之茫然。“见南山”应该是一种意境,是一般人想不到、看不到的意境。它不一定是高深莫测的意境,兴许就是一种心情,一种气定神闲,处变不惊,思前想后的沉静。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酒,是打开李白心灵的一把钥匙。如果没有陪他真正酣畅,我们就不能触摸到那种滚烫的诗情。李白的诗可以炙烤我们冷去的人性,李白的诗可以陶醉古今,关键是我们要懂得他,陪他酣畅今生。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喜欢营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而且同样使用了以动显静的手法。诗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日山中的静。作者的心境是何等的安闲,竟然感受到细碎微小的桂花的飘落,可见心与春山一样安静而空寂。万籁俱寂中,月亮出来了,一只鸟儿飞过,像是受了明月的惊吓,春山深涧中响起它的鸣叫。可是这叫声却并没有打破刚才的静,相反,深山里偶尔发出的鸟鸣声让人更感寂静。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在黄州经历了思想上的涅槃,从“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的凄惶不定,惊疑恐惧,到“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的挂冠而去,吟啸江湖的渴望,再到《东坡》中铿然曳杖,月夜行于山路中的自得其乐,他终于不再受羁绊了。从此,山光水影,月色清流,在他的诗文中都那么妙趣横生,有了真灵性。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每每读及此句,总会想到一深幽古巷,一精致阁楼,一帘纱帐,轻罗薄衫的美人一夜听雨,“点点滴滴到天明”,忽闻巷内卖杏花声,欣然起身整衫,凭栏,凝思,独叹……时空就定格在这样一幅宁静的水墨画中。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试着翻开一本书,细细品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慢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慢是一种浅浅的幸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1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