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含有清明的诗句(歌颂政治清明的诗句)

含有清明的诗句(歌颂政治清明的诗句)



清明

2020年4月4日,清明节。

读书灯下本期精选5首经典清明古诗,有面对满目荒冢的荒凉,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大好春光的歌颂。就让我们步入古诗词的世界,看看古代人的清明传统习俗。

0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写清明的诗流传度最广,提到清明节的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开始背这首。诗写的是清明时的天气、氛围,但他没有写祭祀这些习俗,但从诗境中其实能够看得出来。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个与家人一起祭祀扫墓或者踏青出游的日子,可诗人却是独自行走在路上,再加上细雨纷飞,尚不知何处落脚,自然愁绪丛生。

想着要找处酒家落脚,但诗停在了牧童的遥遥一指上,言有尽而意无穷。至于后续诗人有没有找到杏花村,如何在那里喝着酒安顿羁旅之愁,就任凭读者想象了。

牧童遥指杏花村

02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节,祭祀扫墓是一大主题,高翥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个情景。祭祀时,面对累累坟冢,人们追忆亲人的离去,自然悲伤无限,漫天纸灰飞舞,眼泪纷纷零落。

然而一天结束,日暮时分人们祭扫完毕纷纷归家,只有狐狸眠于荒冢之上。追思完毕,回过头来,仍是需要回到现实生活。“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一下子转入现世的安稳温暖。

诗人将清明这个怀远追思的节日,与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合到一起,倡导人要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过好清明人生。

对酒当歌

03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在古代,与清明节相临的有两个节日,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清明前后还有一个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后来这三个节日合在一起,习俗也融合了一起。

寒食节本是为纪念隐居山中被火烧死的介子推而设,民间有禁火吃寒食的习俗,不过某些权贵可以得到皇帝赏赐而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到了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宋代王禹偁这首诗便写了当时的这一习俗。

“无花无酒过清明”,清明虽是祭祀的节日,但也是春花盛开、春光正好的日子,但他这个清明过得极其寡淡,似乎已如野僧一般被世人遗忘。寥寥几笔勾勒出古代寒士的清贫生活,给人一种凄清孤寂之感。但最后两句向邻家乞新火,将新火分与一盏读书灯却转入了一层新的境界,有了一种新的寄托。

一盏读书灯

04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这首清明诗同样是在面对逝去之人、面对满地荒冢时,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但他与高翥诗的落脚点不同,他借介子推和古代一个专门靠乞讨别人祭祀剩下的食品以饱食终日且向妻妾炫耀的人两个典故,写无论贤或愚,最终都付于一抔黄土,长满蓬蒿,后世又有谁能辨得分明?

这首诗从头到尾,处处都是对比,桃李争春的笑意与野田荒冢的令人悲愁,贤人的高尚与愚人的可笑,从中能读到诗人对现实的抨击。

李花

05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不只是一个令人悲戚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春光依然好,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候。《岁时百问》中对“清明”的描述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吴惟信这首诗,便是写的古代清明探春、寻春的习俗。梨花开放,春风渐起,游子出城踏春。日暮时分,笙歌缭绕,杨柳依依,人归后,柳边流莺飞舞,一派万木向荣、生机无限的清明风光。

在清明时节,古代还有放纸鸢以放飞晦气、祈祷一切顺遂的习俗;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等丰富的体育活动,杜甫有“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的诗句。

清明,其实并不是一个令人哀伤的节日,怀远的目的其实是提醒我们,过去已去,珍重现实。况且这一天,此后的每一天,春光会更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