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说的。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处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向友人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他还在文中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