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羊”
文/吴琼
《山海经》中有这样的描述:“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费信至尾,垂九块,名九尾羊。”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的正式记录关于羊的文献。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能入了《山海经》的动物,必定不凡。可见,当时的人类亦是把羊当做一种神物来景仰。
羊在中国代表着吉祥,是一种美好的象征。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甚至人们把母体孕育胎儿的胞衣称为“羊膜”,供胎儿生命的液体称为“羊水”。在动物学上,还把“羊膜动物”作为高级动物的一种划分标准。而且有许多汉字、成语都与羊相关。比如“群”字,就是取“羊性好群”之意。再如“美”字,《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可见“美”是由羊大而味甘而来。《易经》以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故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暴”为岁首吉祥之语。在成语和许多民间艺术中,也多以羊代表吉祥。如“三阳开泰”。吐鲁番出土的南北朝织物中的“三羊开泰”,就是三只羊的图案。清代以来,“三阳开泰”吉祥图多绣于荷包、抹胸、搭链等衣物和饰佩之上。而“羊”在古代与“阳”通用。因此也作“三羊开泰”。从上古时期便有很多关于羊的古老传说。传说中,因为共工氏怒撞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女娲看到人类陷入如此巨大的灾难之中,无比痛苦,决心炼石补天。她炼了七七四十九日,红、黄、蓝、黑的补天石都炼好了,就差白色的没法炼出来。女娲从早想到晚,从黑夜想到天亮,无计可施的时候,七只神羊回来了。领头的神羊对女娲说,只要借北斗七星来,把它们琢成石头的样子,放到炉中同别的石子一起炼,别的石子就会变成白色的了。女娲命神羊把七星琢成石头模样。神羊调来甘露滴在七颗星上,日夜不停地琢、磨,角琢钝了,嘴唇磨起了泡。过了七天七夜,七颗星终于被琢成了宝石,又在炼石炉中炼了七天七夜,终于炼出来白色的补天石。天补上了,人们又得以安居乐业。
有一年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色怜贫,神情萎靡,问探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连什么叫粮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发,当即告诉人们下次一定给他们带些粮种来。原来,当时只有天宫御田里才种有营养丰富的粮食。吝啬的玉帝不愿把粮食的美味给人类分享。神羊回到天宫后,趁半夜守护天神熟睡之际,偷偷溜进御田,摘下五谷(稻、稷、麦、豆、棉),含在口中,趁着天未亮溜至人间。神羊把种子交给人类,又嘱咐了种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天宫去了。人类播下种子,当年就长出了庄稼。不料此事还是被玉帝得知,玉帝大怒,惨暴的他命令天官宰杀神羊,并要下界凡人吃羊。第二年,奇怿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刑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小羊羔,羊从此在凡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已的肉,奶,天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对羊舍身送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祭奠,以示记念和感恩。
远古时期的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现今社会中,羊体貌可爱,性情温顺,浑身是宝。羊肉壮阳益肾、壮胃健脾,羊肾可治疗肾虚精竭、目赤热痛、牙疳肿痛,羊角可治疗气逆烦满、吐血喘咳、跌打伤痛。羊,的确是我们的福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5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