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氏孤儿》中的悲剧美学
——以中西方悲剧的对比分析为例
悲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对悲剧进行这样的概括“悲剧始终渗透着命运感……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中国古代悲剧的核心是命运,是命运的不可抗拒,是人们对命运的恐惧和抗争。《赵氏孤儿》正是通过以程婴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与屠岸贾为代表的旧力量之间的冲突与抗争,对以程婴为代表的这一进步社会力量的积极肯定。它的魅力也正是来自正义与邪恶双方殊死搏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
一、悲剧人物
悲剧人物是指在全剧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而非悲剧中的其他人物。在学习古希腊悲剧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怜悯与恐怖之感必须主要地,即使不是全部建筑在这个人物身上,它们就只能起微小的作用。”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悲剧人物主要是社会地位高的人物,如《俄狄浦斯王》中悲剧人物俄狄浦斯是国王;《哈姆莱特》中是王子;《麦克白》是贵族;《李尔王》是国王。而《赵氏孤儿》中程婴作为悲剧人物,是个驸马门下的草泽医生,社会地位低下,但是在文中展示出了他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救孤过程中与韩厥周旋时的胆识,当他用亲生骨肉换赵氏孤儿时体现的大义凛然,以及他大义灭亲的壮举激起了读者对他的悲悯与同情。从这里可以说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不同于西方古典悲剧中悲剧人物的崇高,《赵氏孤儿》体现出的主要是悲剧人物强烈的悲剧性。
二、悲剧性格
在西方古典悲剧中,由于弱小的人类无法与强大自然对抗,便将那些神秘力量归于命运和神,这里体现出了古希腊人悲观的人生观。莎士比亚的悲剧就是延续了这一个观念,在四大悲剧中,无论时哈姆莱特的犹豫,还是奥赛罗的冲动,亦或是麦克白的贪婪,都体现了他们在面对无法逾越的现实时的真实心理,从整体来看,更趋向于个性的表达。虽然西方古典悲剧往往将“悲”贯彻到底,但是最终悲剧人物的失败以精神的胜利获得补偿和解脱。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悲剧也有共同点。比如《赵氏孤儿》中程婴在毫不犹豫地从公主手中接过孤儿,用自己的亲生骨肉换赵氏孤儿的抉择中,大义凛然、义无反顾,最后忠义战胜邪恶,这种精神的崇高得以体现。但是与西方古典悲剧相比,程婴缺乏个性化的色彩,在文中他是一个绝对理想化的人物,因此西方古典悲剧中的悲剧人物给读者的感受更真实,而《赵氏孤儿》给读者的是一种共性精神上的崇高。
三、悲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西方古典悲剧揭示的主要是人与其他力量的对抗,如《俄狄浦斯王》主要是俄狄浦斯和命运的冲突;《哈姆莱特》展示的是哈姆莱特与自身性格的冲突。“悲剧的实质是在于冲突,即在于人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与不可克服的阻碍之间的冲突斗争。《赵氏孤儿》展现的却是两种对立人物的斗争,突出的是善良与邪恶、忠义与奸邪之间的矛盾。这种冲突展现了中国古代伦理关系与个别人物之间的矛盾。《赵氏孤儿》以韩厥、公孙杵臼等人的毁灭为代价,抛弃了他们的片面性,融合了他们所代表的的普遍性因素,实现了忠义在新的基础上的统一。这种冲突不仅仅是各种关系与力量的内在矛盾,还包括外部的矛盾,相较于西方古典悲剧展现冲突方式的单一,《赵氏孤儿》展现冲突的方式更加复杂和深刻。
四、悲剧结局
不同于西方古典悲剧用毁灭性的结局使人们在怜悯和恐惧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中国古代悲剧在主人公遭受苦难之后,又着重于表现作者或是读者的理想愿望,通过悲喜交融的手法和大团圆式的结局,使读者不至于过于悲伤,从而达到一种中庸之美。这一原因是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引导,作家对悲剧结局的处理更加克制,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悲剧虽然描述苦难,但从不将苦难作为悲剧的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赵氏孤儿》所体现的悲剧美学是以中庸思想为基础的精神宣泄,以及对苦难现实的理想化表达,是一种中庸式的悲剧,作为美学范畴里崇高的美在与残酷的恶斗争过程中而表现出来的悲剧,带有强烈的精神力量和正义人格,这也包含着对正义进步力量的肯定和赞扬。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5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