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父子》读后感
当今社会父母为孩子能够有一个好成绩,好的工作,做出过许多努力有的从小学开始就陪读到大学,孩子除了学习其他生活方面父母都会安排的很好,这种现象的好坏就不予评价了。有的人花钱给孩子请家教以及给孩子上一些艺术类的兴趣班,为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对于家庭条件差的人来说,长期的高强度的经济付出,会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在这以落后就会淘汰为口号的社会,容不得你丝毫放松。这种现象早在很久以前就存在,张天翼的《包氏父子》文中片面的提到了这种现象,当然其中更多的是对社会地位不同作出的批评。
《包氏父子》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包氏父子为代表描写了在当时环境下,他们这些人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内心的渴望。文中写到生活的艰辛以及社会的压迫,老包将希望寄托给他的儿子包国维身上,希望他能够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大老爷,于是省吃俭用,借债求人供养儿子包国维上学。但是包国维却无心学习,三次留级,同时爱慕虚荣喜欢跟富贵人家攀比,向往富贵人的生活。却不从实际出发,并且还抱有幻想从富贵人在那里得到些好处或者说与他们相处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虚幻的满足感,这种对比讽刺的方法表现了创作者对包氏父子所持有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同时有一种更深沉的悲哀,给人一种压迫感。
小包就读的学校是一个富人学校,他无论从着装还是日常零花钱都比不上别的人,长期如此,让小包产生自卑感以及谋求认同的心理,可那些富人孩子却从不把他当一回事,把他当狗一样使唤,因此也造成小包对老包的怨恨,认为老包的无能为力才导致他现在这样的生活,其中那些富人孩子对包国维的态度就深刻表现了阶级的分化,同时也侧面告诉我们观念不同,地位不同圈子也就不同。融不进的圈子硬挤只会伤到自己。而老包对小包纵容,小包对老包的粗声粗气,以及满脸的嫌弃说到底终究是家教的欠缺,在现在这个社会这种“父不父,子不子”的现在比比皆是,有些孩子长大后甚至对父母大打出手,不履行赡养义务这也告诉了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小包被退学,老炮希望破碎这一结局。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一心想往上爬的底层人民,却最终人与贫困结伴,这一注的命运对中国民众的病态生存和奴性意识给予了犀利的讽刺和批判,尤其是中国人传统的望子成龙或养儿防老的落后观念,在作者的笔下描绘的非常可悲。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5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