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在连续高考落地,正恢心失望,感到人生前途渺茫的时候,一个邻居和我商量卖冰糕去。自己心想如其在家烦闷,不如出去散散心。正巧家里有一辆破自行车。找人打了个木箱,母亲做了个小棉被。准备齐后,于第二天早早赶到几十里外的冰糕厂。刚赶到冰糕厂所在的镇上,谁曾想从公路排水道飞出个大黄鸡,不偏不斜,正好轧在前车轮下,当场死亡。多亏亲戚调和,给人家三元钱,才算了结。出师不利,先死鸡,真不是个好兆头。又托熟人办了进冰糕证,装了60块冰糕,卖冰糕的生意才开始。
卖冰糕关键在吆喝,过了两个庄没喊出声,冰糕一块没卖。没有办法,只好在坡野里练,“冰糕,冰糕……”由于底气不足,喊不出声来。因此,60块冰糕卖到下午六点多,还剩下十几块,回到家只好剩下化了半截的冰糕,用碗盛了给家人吃。刚开始卖,早晨走不敢走村前,都是绕到村后。下午回来,单等到天黑才回家,本镇不敢卖,怕遇到熟人和同学。随着卖冰糕时间的增加,逐渐地胆大了,脸皮也厚了,做买卖的经验也在丰富,不进村先亮嗓子,高喊三声“冰糕,冰糕,奶油冰糕”让村里的人先听着。进了村找小孩多的地方去,劝小孩冰糕多甜多甜,只要一个小孩买,其他孩子也跟着要。大人不给买,围着一条街多喊几圈,大人熬不住小孩要,准买;再一个算好时间,什么时间学校放学、下课、在校门口等着,一打下课铃就高声叫卖,那时候可没有“可乐”“雪碧”“椰子汁”什么的,吃一块冰糕也算是奢侈。七十年代末,生活水平差,物价低,到厂进冰糕、批冰糕每块只有三、四分钱,每块再卖七、八分钱。天热的时候最好卖,每天能收入三、四元,平时也在两、三块钱,这在我看来,也是不少的收入的。至少每天的工作为家里有了收入,我心里感到充实,对家庭做了贡献,使我从空虚中走向了现实。
后来的一件事,彻底结束了我卖冰糕的历史。这年八月份的一天,城里体育广场开运动会,我想这可是个好机会,因此,一大早就进了400块冰糕往城里赶,一路上车骑的很快。当走到离城三里多路的一个靠路村庄时,没料到路边的麦穰垛后面猛地跑出一个小孩,一直把我赶到路南,小孩摔在车前,我下车扶起小孩时,小孩没有哭,脚有点疼。周围一个人没有,喊了半天,从家里走出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又从地里将小孩的妈妈喊来。我将冰糕箱子解下来,驮着孩子娘俩,一检查,孩子小腿骨折,花钱治疗。冰糕化了一地,正摊上三秋大忙,家里活不干,给人家拉了几天玉米秸。卖了一夏天冰糕,不但没挣下钱,还落了帐。邻居说,你真憨,骑车跑了也没什么事。还是母亲最知儿子的心,做人要讲良心,咱不做亏心事,花几个钱心里舒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8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