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最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最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 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 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展示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同学们讨论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你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19 课,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反馈

(1)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真认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有限 动弹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沉稳短暂 珍惜

b.多音字“弹”。(dàn、tán)

(2)课文讲了几个事例呢?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 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三)深入研读

自读“飞蛾求生”事例

1.请同学们自由读“ 飞蛾求生 ”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

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 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3)换词比较:

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

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生读)

(4)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

a.(承接上面)师引读,学生齐读。

b.刚才我们从关键词中读懂了内容,体会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 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回扣课题。

小结:是啊,作者被这个小生灵顽强的求生欲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

命。

合作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

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要求:(1)运用刚才的方法,自读第 3 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句 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1)学生读句子,说原因。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

(3)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你体会到了什么?

(4)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

(5)指导朗读。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谁来读?

过渡: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顽强的生命力?

句 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学生读句子,说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理解“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a.从“它只活了几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b.“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引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 7 天,它会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 5 天,它要冲破—(生接读)

即使它的生命只有 2 天,它也一定能冲破—(生接读)

c.此刻,“即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敬佩、崇敬)

3.指导朗读。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4.回扣课题。

小结: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呢?请同学 们默读第三个事例,想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惊?

1.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1)令“我”震撼的是什么?

(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 么呢?(心跳)你想说些什么?用文中的话说说。(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4)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2.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糟蹋”是什么意思?(浪费、不珍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2)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

(3)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

(4)我们看看杏林子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出示杏林子的资料:

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 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都是在轮椅中度过。但是 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用这样的双手

(出示图片)写下了 80 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

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 100 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6)小结:是呀,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向杏林子学习,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就是——生命生命

(四)拓展延伸

过渡: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杏林子写下了了这样一段话。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 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齐读,谈体会。

2.理解:“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

a.“有限的生命”: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人的寿命再长,不过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b.“无限的价值”: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来举例说一说。

(炸碉堡的董存瑞,被火烧的邱少云,为人民服务的雷锋……)

3.朗读。这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了无限的价值。让我们带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再 读这句话。

4.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呢?生结合实际谈体会。

(五)课堂小结

1.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许多的感悟,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下生命的感言

吧!

出示:生命是。

2.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板书:珍爱生命)

3.作者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告诉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 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

4.小结:是的,生命是有限的,珍贵的,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最后,让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再次呼唤——(生接)《生命生命》。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再体会体会。

2.课外阅读:杏林子《和命运较量》,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四、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瓜苗生长 珍爱生命静听心跳 价值无限

一、设计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 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课题正是他的 错误所在,也是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并懂 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的字词进行品悟,并适时创设 语言意境,让学生做文本的主人公,融入文本,体会种葫芦人喜爱葫芦的心情,亲身感受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的原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指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出示红红的苹果图)这是什么? 在苹果树上,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没叶的苹果图)请比较一下,这棵苹果树跟刚才的苹果树有什么不一样?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不长叶子就能结出果实的现象?

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这是植物生长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个 人却不懂生长规律,因此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他犯了什么错误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4 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时运用两棵不同的苹果树作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 3、识记生字“哇”。(这个字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谁能帮他换换部首?)

师:老师把你说的还编成一首好听的歌儿呢!(有手轻轻挂,有口多好哇,有女胖娃娃, 有水过山洼,有虫是青蛙。) 齐读。

4、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5、看图认识葫芦藤。你还认识哪些植物长有藤?(欣赏长藤的植物)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这是种葫芦人的葫芦,看着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词语?能用上漂亮的词语来描写一 下吗?

2、出示词语齐读。(雪白)的小花、(细长)的葫芦藤、(绿绿)的叶子、(可爱)的葫芦。

3、从这些词语中让我感受到葫芦的可爱,课文第几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并用括号括出葫芦可爱的相关词语。

5、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6、指导读准多音字。

7、理解:长满 近义词:雪白——洁白

8、谁能把心中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抽生———第二组)

师: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板书:葫芦图和可爱)

9、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从哪个句子看出?

10、近义词:每天—-天天 几次(不止一次)

师:从这句话你可以感受到什么?(种葫芦的人非常喜爱这些葫芦。)板书:喜爱

11、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读第一段吧!

(设计意图:我运用了看图说话的形式导入第一段,通过观察葫芦图片,让学生能很直观感受小葫芦的可爱,把孩子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充分感受葫芦藤上绿叶 的茂密和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时自然加入 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体验小葫芦落了的遗憾做伏笔。)

四、精读课文第二段

1、(出图)你看,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二段,然后用漂亮的

“~~~~~”画出句子。

2、生读出句子

3、解释:自言自语、盯

4、指导读出自言自语

5、“盯”和“看”还是有区别的。你说“盯”是怎样地看?那他为什么只盯着小葫芦呀?

6、谁能带着喜欢的语气,再读读这段话。

7、利用动作解释“赛过”。

8、你们能通过朗读赛过他吗?(齐读)

9、那到最后,他的小葫芦有没有长得赛过大南瓜呢?为什么?

10、利用图片认识蚜虫和了解它的危害。

11、原来蚜虫的危害这么大!那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着葫芦上长满了蚜虫,这时你会怎样想?怎么做?

12、到底叶子和果实有什么关系?(出示视频介绍叶子的作用)

师:听了他的自我介绍,您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是离不开叶子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 生:我知道了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

师:但种葫芦的人懂得植物生长规律吗?

13、看着这些虫子,他是怎么想的?

14、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在乎这些蚜虫吗?那个词能看出不在乎?

15、指导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抽生)

16、他认为蚜虫可怕吗?

17、出句子齐读。(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8、句子比较。(哪一句话更能表达出他一点都不在乎?)

19、男女、分组赛读句子。

(设计意图:在“盯”的设计上,通过认识部首,换词识字,区分“盯”和“看”并层层深入设计问题:盯是怎样地看?(只看、一动不动)为什么只盯葫芦?(喜欢葫芦)(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跟着文本的内涵,通过“盯”进一步体会到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在蚜虫的危害和叶子的作用,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直观的视觉体验, 学生很快进入了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适时创设语言意境:假如你是种葫芦的人,你看到葫芦上生了蚜虫,这时你会怎样想?怎么做?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精读课文第三段

1、这么可爱的葫芦,叶子上却爬满了蚜虫,这时葫芦正面临着什么危险?板书:(黄色葫芦图)

2、怪不得,连邻居看见了,都为他着急啦!我们和邻居一起用着急的语气劝劝他吧!

3、齐读句子。(你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

4、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6、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7、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抽生读)

8、比较两个句子。

9、抽生读、小组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六、学习课文第四段

1、那最后他有去治蚜虫吗?板书:不治

2、结果怎样?板书:落了

师:这么可爱的葫芦全落了,多可惜呀!

3、齐读句子(一起用惋惜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七、总结

1、学了课文,你知道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吗?板书:不懂生长规律。 不听别人劝告。

2、总结:老师希望大家学了课文,以后在处理事物时,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地看待问题,并且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你们就一定不会犯种葫芦人的错误了。 八、拓展

师: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你能续讲这个故事吗?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九、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可爱 喜欢 落

生虫 不治 了

教学目标:

《恐龙》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教学重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 特点给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 节)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活动范围广、数量多。第二段(2——5 节)介绍了恐龙以及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6 节)恐龙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6、师总结: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 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 6000 千年前消失了。文章直截了当地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四、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

2、讲解生字要领。

3、学生描红。

一、教学目标

《识字四》教学设计

1.认识 14 个生字,学写 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学习仿写儿歌。

4.通过韵文,感知小动物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自己的识字方法,乐于识字,能发现并理解形 声字的规律。对于小动物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喜欢用各种形式读儿歌,但创编儿歌稍有 难度。

三、教法设计

这堂课在集中识字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学以致用, 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试着认字。还通过找不同的形式感受儿歌“讲究押韵,力求简洁”的特点。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感受儿歌的节奏及韵律。指导学生仿写儿歌为教学难点。指导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字的结构,注意占格,先描红再书写。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欣赏情景图,激趣导入

图上蓝天碧水花草鱼虫,多美啊!尤其这些小动物给画面增添了生机。谁来说说你看见了哪 些小动物?

过渡:瞧这些小动物跑到儿歌里来了,找找它们。

(二)初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1.自读儿歌,说说儿歌中有哪些动物主角。

2.拼读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吧。

3.看屏幕齐读儿歌,找与书中的不同。

“粮食”与“食粮”意思一样,为什么儿歌中一定要写“食粮”? 韵脚还有“藏”“忙”,押 ang 韵。

4.接着找不同。谁在哪儿做什么,和原文意思一样,就是每句多一个“在”字,但读时的感觉不一样,比较着读一读,课文更简洁。

5.注意儿歌节奏,标画节奏线。注意蓝色字是要求会认的字。

(三)趣味识字,发现规律

1.分别认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词。

2.集中认读,发现规律:形声字形旁表示字义,声旁表示字音。

3.试着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四)学习课文,练习背诵

1.配合动作表演读。

2.学“网”字,了解其演变过程及结构并组词。

3.配乐唱读儿歌,拍手读儿歌,练习背诵。背景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

4.连线练习。

(五)模仿韵文,创编儿歌

1.燕子空中展翅飞,蜜蜂花丛采蜜忙。骏马草地跑得快,松鼠树上把身藏。2.半空展翅飞,花间捉迷藏。

土里造宫殿,地上运食粮。

池中游得欢,房前织网忙。

3.读儿歌巩固识字。

(六)指导写字

注意字的结构,注意占格,先描红再书写。

(七)作业

1.模仿课文,创编儿歌。

2.自主识字,学写动物名称。

3.搜集你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

4.附:创编儿歌。

【教学准备】

《口耳目》教学设计

课件、田字格纸、生字卡片,学生准备尺子、笔画卡片,调试电脑及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创设情景,蓝猫鼓励大家学好生字。看、听、想。
1.课件:“目”字的演变:观察、齐答。

个别读,齐读。指名答。

齐读。

(图)这是什么?(古时候的字)这像什么?经过
二、认读 12个生几千年的变化,变成了“目”的样子(谁会读?)。
你们想想“目”是怎么变过来的?
(一)学习“目”2.“目”就是指眼睛。我们就可以想眼睛的样子来记
“目”字。
3.再读 3 遍。
(二)半扶半放

学习“鸟”字

指导用同样方法学习“鸟”字。

同上。
(三)指导自学1.课件:“日”字的演变,谁会读?

2.你用什么办法记住“日”字?

个别读、齐读。

指名答、齐读。

(四)小结学法同桌自学交流1.想东西的形象记汉字。

2.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 9个汉字。(课件:9个字

的图—古汉字—生字逐个出示)

分小组学习:我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老师巡视指导。
(五)汇报,反复认读1.卡片出示汉字。

2.用喜欢的字组个词、造句。

3.指导分小组学习:发一套生字卡片。

4.巡视。个别读(1 遍)。

个别说。

一人读,三人听。 要求:读准字音,人人过关。

开火车读、齐读。

三、课中游戏(也是复习)1.游戏:“一指就中”(课件:图和字都同时出现), 顺序:口、目、耳、目、耳、口。

2.加加减减:(课件8)“日加一笔”“日减一笔”“木加一笔”变成什么字?(相应出示:目、口、禾)

3.跟我学:(课件)小鸟小鸟飞,小兔小兔跳,小羊小羊咩咩叫。(录音范读)

同学们读得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一遍。

4.猜一猜。(课件:彩图──日月火。)

5.我会连。(课件:P48 的题目。)

(展示学生答案)你做的和他的一样吗? 谁认识这些字?请你读?

老师没有教,你怎么会读?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学习这几个字:

“牛、龟、果、弓、瓜、眉”。(课件展示演变过程: 图—古汉字—现在的字。)

读得好的奖“笑脸”。

请都学会的当“小老师”带读。

学 生 大 声 读 出 这 个字,并指脸上相应的部位。

个别说。齐读。

学生听一遍后齐读, 自编动作。

再读。

指名答。齐读生字三遍。

学生在书上连线,边连线边试着读一读。对答案,不一样的请赶快更正。

个别读。

讲学法、齐读。 学会哪个读哪个。齐读。

四、小结课件:蓝猫说,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爱动脑筋,和我一样聪明可爱!哈哈哈!

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活动等着我们呢!下节课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注:加框的字为生字,下划线的字为 应 注 拼 音 的字。)

1.导入:上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让蓝猫竖起了大拇指,希望这节课继续努力。

2.听故事、找生字。

故事里藏着上节课认识的 12个生字宝宝,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课件、录音(小娃娃说):十月一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玩。乡下真美呀!禾苗乐弯了腰,

小鸟在竹林中唱歌,羊儿在山坡上吃草。我抱着小

听、看、找。

指名答,课件相应的将找出的字变颜色。

─ ─ 我 小 ( 小 声 跟读)。

─ ─ 我 大 ( 大 声 跟读)。

齐读三遍。

兔子坐在木凳上。小兔子耳朵长长的,眼睛像
红的宝石,口里不停地吃着萝卜。我轻轻地摸着它白白的毛,它用温柔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欢迎你!”

3.游戏:

我大(老师大声带读)── 我小(老师小声带读)── 卡片出示 12 个生字。

4.生字宝宝藏起来了(卡片放背后),等它出来时

教学目标:

《菜园里》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3个偏旁

“艹”“辶”“ ”和一个笔画“ ”。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了解儿歌内容。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 们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尝试自主认字,总结汉字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风”是难点。

主要教法、学法: 1.教法:从本课集中归类识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尝试、情景教学法,引导、讨论、合作等方法综合运用。

2.学法: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尝试自主认字,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的学法,让学生在“看看、摸摸、读读、议议、画画、说说、比比、演演、做做、教教、帮帮”的学习过程中,牢固地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在教室四周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等。在每种蔬菜旁插上表示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要注拼音),然后在每 种蔬菜分放上一个盒子,盒子里准备若干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数量与学生数相同)。 2.多媒体课件一组。

3.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并想办法写上蔬菜的名字。(可以是一种蔬菜,也可以 是多种蔬菜。不会写的字可以请家长帮忙。)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课件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当堂板书:菜园里)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们呢?

二、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菜园里的蔬菜五颜六色、光泽诱人。大家喜不喜欢?你看,载着新鲜蔬菜的汽车开到我们教 室里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自由下座位,看看、摸摸这些菜,再读读卡片上的字,记住 它的名字,确认自己记住了,就从旁边盒子里取一张字词卡片。等到把所有的蔬菜名字能记 住了,你就回到座位上。

(1)教师任意出示一种蔬菜,让学生从自己面前的字词卡片中挑出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卡片,举起来带大家读一读。谁记得快,读得准,就由谁领读。

(2)老师再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读谁就起立读,进行巩固生字的练习。

(3)让没起立读的同学把生字卡片读给大家听。大家给这些同学找出进步点。 三、自学儿歌,朗诵擂台

菜园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儿歌更让我们入迷。

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中的生词,让学生边读儿歌边动笔对生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圈圈、点点、勾勾、 画画、拼拼。让识字这一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

2.小组启思,合作识字。

把自己画出的字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让组员一起想办法帮帮、比比、记记,看谁的记字办 法好。

3.师生讨论,扩展词语。

先让学生说说认识屏幕上的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再让小组代表汇报记字方法。哪个小组 想出的记字办法好,让大家认可,就可争得小红星。

4.认记偏旁,了解规律。

这些生字中哪些偏旁我们没学过?学生找出“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大家识记。本课中 草字头的字出现较多,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了解草字头字的构字规律)

5.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着重引导理解,突出教学难点。如“捉迷藏”一词,可让学生先说说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然后读书上的有关句子。告诉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 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的,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呢!接着问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在和我们捉迷藏?”让大家各抒己见,了解其他蔬菜的特点。

6.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课件,做开火车的游戏,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火车没停的小组可得一颗小红星。 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展示成功的机会。 7.朗读摆台,体验成功。

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看看图,做做手势动作,把各种蔬菜瓜果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人小组请每组一名平时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朗读,其他人做动作。比赛前,请小组成员一起朗读儿歌,帮助这位选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其他人练习表演,通过手势、动作表现出蔬菜的特点。

朗读擂台赛。在比赛时,注意点拨,肯定学生朗诵的精彩之处,并让大家评议:说说哪位同 学读得好,哪个小组表演得好。最后评出最佳朗诵能手、最佳合作小组。

四、运用生活经验,扩展识字

1.小组交流。

每人在四人小组中出示自己准备好的自己画的蔬菜画,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名称。再交换画, 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

2.成功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领着大家读蔬菜的名字。再把画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把菜的名称 读一读,认一认。看谁认得多,评出“识字大王”。

五、作业

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

把新认识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然后贴在教室里的展板上,布置一个“蔬菜 瓜果园”。

一、复习

第二课时

1.运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识字。

2.自由选择朗读课文,给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成功展示的机会。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尽可能多地讨学生参与评价)。

(1)你喜欢读哪里?请向大家展示。

(2)你觉得他哪里读得好?哪个词读得好?说说理由。

(3)你哪里读得比他还好。能和他比试着读吗?

(4)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二、体验交流,展示评比

1.在四人小组中说说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尝试买蔬菜瓜果的体验,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 并教组员认读它们的名字。

2.各组把参展的作品贴在各组的墙报上,并由“讲解员”把各组的墙报向大家介绍。

3.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出优秀板报。三、练习写字,重点指导

1.仔细观察课后四字格里的四个字,想想每一笔在四字格里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每个字。

2.你能写好哪个字?写好这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的四字格里范写)

3.重点指导写好“心、凤”。

(1)“心”字里的哪个笔画你没学过?有没有同学认识这个笔画?(随机出现“卧勾”)整体观察这个“心”字,看看三个点的方向、位置、高低有什么不同?

再看“卧勾”,它像什么呢?(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腿在锻炼身体呢。)

怎样才能写好它呢?(随机边范写边讲清写字要点:起笔轻,运笔渐重,到勾之前要顿一顿再勾)

学生自己描红、临写,体会写“心”字的要领。

(2)再看“凤”字,整个字像什么?(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

写好“风”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交流。老师边点拨边范写:“撇”尖与“横折弯钩”的钩底持平,都朝外略斜,写里面的“撇”时要像柳叶轻拂,写“点”要注意与“卜、心” 的点进行比较)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回个别指导。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 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5.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1、《黄冈》第 2 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 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 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

(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字摩洁, 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 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 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 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

3.浥这个字读。

4.柳树的颜色是。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

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8254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