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建立“幸福”教育理念系统

21世纪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中国梦的核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幸福的实现需要教育。因此,康一中通过广泛的阅读与研究、征集学校师生的建议,结合办学实践,审视自身特点,尊重教育规律,构建 “幸福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康一中的办学理念是:创建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

解读: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学校里的“人”主要是两大类:教师、学生,幸福教育不仅仅包含学生的幸福,同样也包含教师的幸福。因此,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幸福文化的浸润、种种创造性活动的设计开展,实现教师幸福的教、学生幸福的学,从而“创建幸福教育”。我们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通过师生和谐关系的打造,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通过学校教育,最终使学生成为能够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体验幸福和享受幸福的人。

康一中的办学目标是:办优质教育,做草原名校。

解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办优质的教育来实现我校“创建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力求让每一个生命在这里成就最美好的自己。这既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种生动实践,也是衡量人民群众对教育是否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准。

康一中的校风校训:厚德、博学、励志、图强

解读:校训对学校来说是核心,是灵魂;对学生来说,他是座右铭,是里程碑,是指路明灯。厚德博学是知识、能力目标,是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励志图强是超越自我的不竭动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实现幸福人生的必备品质,也是幸福文化的重要内容。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厚德”在先,才能做到“博学”,幸福教育就是以高尚的道德和品行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育人之基、为人之道。这要求我们自省自励,终生修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获得幸福人生所必需的道德品质。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先贤们在《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对我校办学方针、培养人才所应具备创新精神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知识结构的高度概括与浓缩。要求我们具有宽广的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励志”,是振作精神,追求远大的理想,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理想,我国古代叫做志。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天下者先治己,至己者先治心,治心即是励志。《易经·乾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样要求我们励志。

“图强”要求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勇于拼搏,不懈探索强盛之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

康一中的学风:乐学、善思、好问、进取

康一中的教风:敬业、爱生、合作、笃学

解读:幸福教育是多样、公平、优质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幸福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为未来生活的准备,也应关注学生当下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处理好当前幸福和未来幸福的关系。因此我校高度关注教育过程,关注教育教学和孩子成长的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积极进取、自律自省,而且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学风定为“乐学、善思、好问、进取”。实现学生“幸福的学”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需要用爱心与智慧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去着想、去思考、去行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可以看出,如果教师想要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大量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风定为“敬业、爱生、合作、笃学”。

康一中的育人目标:

一个人只有受过良好教育,才能最大程度的参与社会生活,最大限度的拓展精神疆域,最大可能的获取幸福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基于学校幸福文化价值观与办学理念,学校的育人目标确立为:培养“志存高远、健康全面、自主协作、善思创新”的幸福学生。具体解读如下:

学生有有良好的品德,身心健康,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有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有自己想法和主张。让学生具备幸福的根基,绽放成长幸福的精彩。

二、学校幸福文化、幸福教育理念的践行

我校幸福教育的构建是抓两条主线,推进五个方面。两条主线,一是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幸福,为孩子今后奠定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即教师幸福,学生幸福。五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即和谐校园打造)、制度文化建设、幸福行为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

(一)学校物质文化(即和谐校园建设)

形成“温馨、和谐、协作、进取”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它是指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包括园区环境的装点与室内环境的营造。它是现代教育建造优良育人环境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我校继续完善物质文化体系建设,继续创建整洁美观的校园建筑和校园景观。组织师生全员、深度参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活动。做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为校园的楼宇、道路、景点进行规划、建设、命名并管理。以教室、功能室、廊道、橱窗、校史馆等建设为抓手,对现有特定空间内师生的物质环境和生活内容进行不断的重构、建设和完善,设计好学校标志、标准色彩、校徽、校旗等标志性事物,并且多进行文化解读宣传,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师生共同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从而获得幸福。

(二)学校制度文化

在幸福文化的践行过程中,我们强调和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以期达到“不治而治”的更高管理境界。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制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评价)。构建学校管理体系,构建管理育人课程。在“知民情,顺民意,聚民心,用民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知民情,就是畅通干群交流渠道,把握一线动态,了解教师需求;

用民智,就是坚持民主决策,发挥教代会、工会和校务委员会的作用;

聚民心,就是用学校愿景提升文化、凝聚队伍、鼓舞干劲、促进发展;

顺民意,就是坚持人本理念,为教师快乐工作、充分发展营造氛围。

有效地发挥了各种制度、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工会、学生会和家委会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调动了师生和家长参与民主治校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康一中制度建设9年历经三个阶段:规范建设—精细管理—-民主管理。

我校制度不断修订的出发点:第一,学校从建校起,队伍不断地壮大,每年都会涌入大批新成员,体量的不断扩大,意味着管理内容的不断延伸,管理的质量要不断提升,管理的细节也需要不断深入,标准也将不断提高,完善修改势在必行;第二,学校的幸福文化如何深入人心,共同在一起修改完善制度的过程就是校园文化走进人心的过程,一遍一遍地全员讨论修改中,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也就一遍一遍清晰,团队的价值观与文化自然而然达成一致。

学校的第一部管理制度2012年颁布,到了2015年管理制度已经成体系,收录核心制度和各科室制度,构建了精细化管理手册,涵盖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至此学校的管理进入了健全、科学、规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轨道,以后的每一年学校都通过教代会集中全员参与不断地修改完善,确保制度立校的原则。根据学校师资构成,科学规划学校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处室、各条线组成人员,完善学校组织制度;根据学校岗位工作需要,明确各处室、各条线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完善学校岗位制度;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工作的考评,完善学校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实施奖励,完善学校奖励制度;创立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机制,建立由行政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队伍,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在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研究,做到“全员参与”制定制度、“灵活具体”执行制度;积极渗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对师生员工进行“制度意识”的培养、使刚性的制度转化为柔性的自觉行动。

(三)学校幸福行为文化

管理文化—民主科学,人文关怀

团队文化—循善而行,幸福成长

教师文化—敬业爱生,合作笃学

学生文化—乐学善思,好问进取

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全员参与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我校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价值理念体系,利用先进理念引导行为。

当学校经过凝炼提升出学校文化理念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贯彻这些文化理念,进而潜移默化地通过这些理念来引导师生、家长的行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对文化理念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和宣传,用理念引导行为,用行为诠释理念。理念宣传的形式力求丰富多彩,确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⒉ 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引领师生行为。通过学习、活动等方式使管理人员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学习意识、以人为本的理念。

3.以行为规范化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体系包含学校整体行为规范、学校道德行为规范、高层领导行为规范、中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基层师生员工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家长的行为礼仪等。通过制定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方案,确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逐步推进,使师生员工对行为文化有一个由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实践,由不自觉到自觉、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

4.以制度强化为保障来塑造行为文化建设的环境。学校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构建起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良好机制,发挥制度机制对行为观念、行为实施的正向激励与负向警戒作用,营造行为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⒌ 设计并推行标准化行为模式。标准化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管理流程的行为模式标准化,一种是一般行为的标准化。标准化行为的推广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坚持下去,并将之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性行为。

⒍ 树立不同岗位优秀模范典型,通过对模范事迹的宣传,把学校发展历程中所发生的感人事件集结成书,以便于师生员工学习,变无形为有形,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师生员工行为。通过学校重大活动,社会、家长与学校内部的突发事件等传播幸福理念文化,推动师生员工行为的改善,促进学校行为文化的提高。

(四)学校课程文化

1.我校践行“自主开放”的幸福课程理念。使师生在自主管理中生成幸福、在合作交流中品味幸福、在特色创造中收获幸福。自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真正成为引导者。开放的课堂要实现三个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沟通,课堂与历史、世界的沟通。

教师、学生和课程(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三个基本元素。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可以使这三个基本元素形成和谐、合理、科学的关系。这三个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幸福程度。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他在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幸福人生。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而关系到教师的人生幸福。对于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它是使课堂教学有效、有价值和意义的平台,是学生获取幸福能力的过程积累,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载体。

因此我校一直以来从两方面入手:教师的培养和课程的建设。

我们认为:“时时处处有课程,一事一物皆教育”;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旨在让知识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社会;依据这样的思想,我们设计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大类,分为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课程三大板块,构建了以学生为本,以素养和能力为重的“幸福”课程体系。

显性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校本课程,隐性课程指的是校园文化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和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包括教师开发的课程和学生社团。必修课程体现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要求。校本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课程校本化拓展实施活动。隐性课程是基于学校培养目标的自主性活动课程。课程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实现的,所以要通过建设“学科素养培养的课堂、体验探究合作的课堂、生命对话幸福的课堂”,实现我校课程的有效、高效实施,达成优质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和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2.下图是康一中幸福课程体系图

3.“六大行动”助推课程文化建设

1.自主开放的幸福课堂建设

深入落实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生本课堂理念,规范班级文化建设、规范小组文化建设、规范自主学习要求、规范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规范小组交流展示。形成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凸显自主、探究、合作、质疑的幸福课堂文化。

2.课程建设组织保障

(1)成立康一中课改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课改工作实施具体领导。(2)在区教体局、教研中心的课改指导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具体落实。(3)领导小组落实和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证课改提升工作正常推进和全面落实。

3.课程评价

(1)完善各学科新的课改评价标准真正被老师们随时随地使用。(2)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课改考核表彰方案。(3)制定和完善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注重课程多元评价激励,调动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

4.教师课程研发和建设能力提升

学校一直以来做好课程建设三年规划,课程方案不断的进行优化。在整体构建理念引导下,将学科课程和德育课程一体化构建一体化落实。本着做强国家课程,做精校本课程的目标,不断丰富学科内涵,全面深化音体美科技信息等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从德智体美劳等核心素养全培养学生。积极推进二轮课改,聚焦深度学习。通过引导教师对教材、课标和学情进行整体构建重组,提升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从而创建康一中品牌课程、打造品牌课堂文化,拿出丰厚的校本教研成果。

(1)通过共读、一中讲坛等进行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执讲一节课改公开课、写一篇课改文章;三年内至少举行一次课改经验分享讲座等。学校定期举行课改推进专题研讨活动,为教师课改成长提供有效载体。

(2)经常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等调研反馈,依据老师们的需求开展订单式的课改教研活动。

(3)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习,促进老师们把现代教育技术课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此助推课改。注重跨界教研和各学科的融合。

(4)落实全体教师采用自学——研讨——反思——总结的方式进行课改研究。

(5)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深度改革,出台康一中课改三年规划,按年度、分学期推进;从课前的主问题设计研究到课上的小组合作研究、听评课标准研究再到课后的有效作业设计与研究等各角度、全方位推进课改;

把课改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建立校级课题管理机制,引导教师进行结合教学问题的微课题研究、主题式研究、大单元教学研究、减负提质等的研究,每个教研组有一个研究课题,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建立课题评审小组,加强课题研究的规范性。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

(6)通过建设与完善学校的幸福课程体系,将课程开发寓于科研课题研究之中,引导老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鼓励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特长和学校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另一方面启动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组织部分教师及教研组编写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小组定期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根据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等进行评估。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

(7)人人上好自主开放幸福课堂“合格课”, “展示课”(优质课),人人尝试推出“精品课”。

5.不断完善自主开放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课改形成各学科、年级、课型的教学模式或流程。2018年初步形成,2019年基本定型,2020年起定型,二轮课改不断完善并熟练应用。

6.康一中幸福课程建设 1+5行动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践自主开放课堂”为重点,以“精细阅读、课程整合、课程研发、课程评价、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为抓手来提升学生的素质,切实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精彩的生命成长奠基。

(五)学校安全文化

校园安全文化是学校幸福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因此我们追求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精细管理的学校安全文化。

1.预防为主,警示影响。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重在教育人、警示人、影响人。教育无小事,安全是大事。

认真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利用班会课和心理课,做好每周1课时安全课的安排和每节课课后一分钟安全提示以及每一篇教案安全提示语的标注工作,做到每节安全课有“计划、课时、老师、教案”。在安全课开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各学科和主题鲜明的安全教育活动(重点抓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防溺水、防网络诈骗、防食物中毒、防拥挤踩踏等)中,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手抄报等活动、法制专题讲座、消防知识进校园、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宣传,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及时发布安全教育内容和安全预警信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人生安全、心理健康安全。

2.责任到人,全员参与。

学校安全办制定出台《康巴什区第一中学安全管理手册》,明确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安全工作预案,细化安全管理机制、安全工作措施、安全工作考核各项机制。明确校长为校园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校长、分管安全副校长、教学副校长、工会主席和安全办主任组成学校安全管理领导机构;37位班主任为班级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负责人;全体教师为学科安全教育渗透和课堂安全负责人;全校教职员工与校园保安共同组成学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办组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确定全校每位教师都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确保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校园基础建设及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无死角。

3.精细管理,严格考核。

学校安全办将校园划分了安全责任区,确保校园安全全覆盖,无死角。全校每位教师都参与校园安全责任区包片,校园安全责任人对本区域内所有设施设备及基础建设的安全责任,通过“学习通”,每周开展安全常规巡检,安全办汇总考核。安全办每月联合学校各部门进行校园安全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管理力度。为保障师生的安全,实行上、放学高峰校领导校门口值班制。重视对门卫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外来车辆进入学校。积极与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配合,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确保师生的安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