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一首关于端午诗——《乙卯重五诗》。
小朋友们听到今天的诗题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这乙卯、重五,都是什么啊?一点也听不懂。
乙卯指的就是乙卯年。
在中国古代,可没有现在的公元纪年法,而是采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简称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各选择一个,组合在一起,一共能够表示60个不同的年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把60年轮回也叫做一个甲子。
现在乙卯我们知道了,那重五又是什么呢?
重,这里读做chong(二声),也就是重复的意思。重复的五,也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啦!
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先想想自己平时都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有小朋友会说,过端午节当然要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啦!
不错,说的很棒!那我们快来一起看一下,诗人乙卯年的端午是怎么度过的吧!
乙卯重五诗
陆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在因为今天学的是一首五言律诗,所以我们首先要熟悉一个概念。对于一首律诗体裁的诗歌来说,每句都有一个对应的名称。
第一二句首联,第三四句叫做颔联,第五六句叫做颈联,第七八句叫做尾联。
很形象的把一首律诗从上到下,分别以首(头)、颔(下巴)、颈(脖子)和尾(尾巴)进行命名,以后,咱们再讲到律诗的时候,猫妈就会用这些专用名词来称呼哦~
首联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说明了诗人乙卯年的端午节是在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这个小山村中开满了繁茂的石榴花。
颔联“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就到了我们端午最常见的环节,吃粽子,插艾草!诗人也是一样,吃了两个角的粽子,高高的帽子上插满了驱蚊辟邪的艾草。
但这里有一点要注意,这个“危”,可不能理解为“危险”,这个“危”指的是“高”的意思。
像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和柳永《蝶恋花》中的“伫倚危楼风细细”,都是同样的用法。
颈联“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涉及到了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储药、配药方”。
因为古代,把五月初五看做“恶日”,按照阴阳的说法,五五这天,阳气充盈,达到顶峰。俗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五毒指的是蝎子、蛇、蜘蛛、蜈蚣、蟾蜍这五种动物。针对这些蛊物、瘟疫、病毒和蚊虫等,古代人民会制作五色药囊挂在身上,还有饮用雄黄酒也是为了驱邪防虫。
相信讲到这里,一些爸爸妈妈一定会想起《新白娘子传奇》里白娘子不慎饮下雄黄酒的场景。
所以这一句讲的就是诗人拖着自己羸弱的身体,在端午节这天,依照旧习俗储药、配药,可真是忙碌的一天呢!
尾联“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诗人经过一天的劳作,已是日暮时分了,是时候放松自己的心情了。
诗人微笑着喝点小酒,吃点小菜,多么忙碌又惬意的端午节啊!
所以,用一句话总结,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诗人怎样度过乙卯年这个忙碌又充实的端午节的!
小朋友你记住了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88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