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通过作者“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课文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下面大家跟随杜du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鲁迅的这篇文章。
一、教材解析
本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来,依次介绍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和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重点回忆了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其中“看瓜刺猹”这件事,叙述的最详细,正是因为作者对闰土介绍的这件事影响极其深刻,所以开篇才会选取这样一个场景来描写。
课文也配了这样的一幅插图,正因为作者细致形象的描写,才有了这样一幅插图呈现在我们读者面前。
另外,作者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成功塑造了闰土这样的一个形象,充分体现了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特点。
这篇文章中,作者还运用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闰土的人物形象。
在文章中反复写了“我”“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素不知道”,我和朋友们“所不知道”……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借我们的孤陋寡闻来衬托闰土的见多识广,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生活在“四角的天空”这样一个环境的不满,也表现出作者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一种向往。
二、本课目标
1.会写“郑、拜”等12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能抓住本文的关键词句,借助资料来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仿照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所呈现的生活瞬间。
三、字词的学习
1.生字组词
课后生字可以组成词语:郑重其事、郑重、拜访、拜年:拜望、房租、租房、厨房、厨艺、毡房、毡帽、羞涩、害羞、撒下、撒种、束缚、作茧自缚、刺猬、名伶、伶俐、口齿伶俐、聪明伶俐、抱头鼠窜、流窜。
2.近义词
允许——答应,盼望——期望,熟识——熟知,无端——无故,伶俐——机灵。
3.反义词
郑重——轻率,熟识——陌生,允许——禁止,伶俐——笨拙。
4.词语解释
一望无际:际是边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的辽阔。
其间:其:那,那中间,其。本课是指西瓜地里。
家景:家境。
祭祀:旧时的习俗,备供品向神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值年:指的是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的时候,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装弶:弶:一种捕捉鸟兽的工具,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捕鸟。
许下愿心:许愿,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鹁鸪:鸟,羽毛黑褐色,天要下雨或刚刚放晴的时候,常在树上咕咕地叫。
素不知道:就是向来都不知道。
潮讯: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十厘米,栖息于海边的滩涂,常出水跳跃。可食用,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描绘了记忆中闰土看瓜刺猹的场。
第二部分是2到5自然段,写了“我”与闰土相识的原因,以及初次相识的情景。
第三部分是6——18自然段,写了“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新鲜事儿。
第四部分是第19自然段,写了“我”与闰土的分别和友谊。
五、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儿时的“我”与闰土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六、课后题讲解
1.本文通过作者的回忆,反映了作者与少年闰土短暂而真挚的友谊和对他的怀念之情。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入情入境,充分体现出童真童趣,语气兴奋、活泼,语调要上扬。
(看老师手写笔记,注意带点的字要重读,声调上扬、下降都有提示。)
2.第二题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唯美场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先描写了天空、圆月、沙地、西瓜这四种景物。
接着写闰土的外貌和动作,最后写猹的反应,背诵时抓住这一顺序和关键事物,一边背诵一边可以想象进入角色,感受闰土的机智敏捷、果敢干练。
3.课后第三题
从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项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以看出闰土是个健康朴实的少年。
从月下看瓜刺猹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机智勇敢的少年,从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这几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
4.课后第四题
作者对少年闰土是敬佩和羡慕的,也说明了作者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
七、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卖掉了故宅,他带着母亲及家属来到了北京,这次回乡,幼年时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
张闰水年纪刚过30,但是他满脸皱纹,面容憔悴,他向鲁迅讲述了农村做人很艰难,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
这次谈话引发了鲁迅的深切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张闰水为原型,成功的塑造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
由于写于1921年,虽然用的是当时大力倡导的白话文,但当时正值古今汉语交替的时期,小说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的痕迹,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略有不同,比如本课出现的“的”和“阿”。
以上是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一课的学习内容,觉得老师整理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9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