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草船借箭剧本怎么写(关于草船借箭的具体背景)

草船借箭剧本怎么写(关于草船借箭的具体背景)



我们最喜欢看三国,喜欢看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典故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 草船借箭是长篇巨著《三国演义》最精彩的一段,如今已经多次被排成电视剧或者电影。一直以来,大家对草船借箭理解为是最能表现诸葛亮智慧的一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草船借箭真的是这样吗?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文中的“权”指的是江东吴主孙权。“公”就是曹操。

这段话记载的大致意思是说,曹操手握军权带兵挥师南下进攻东吴,孙权和曹操两军隔长江相望对峙了将近一个多月,然而却没分出个胜负。有一天,孙权亲自率领士兵坐着条大船来到江面侦察曹军的动向,曹操发现后命令士兵乱箭齐发,箭一个个落到孙权的船上。孙权船的一侧中箭太多不堪负重,有些倾斜,将要翻船。孙权急忙将船调个头,让船的另一面也受箭,这样,孙权的船上到处是箭,就满载而归了。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根本就没有提高诸葛亮,甚至连周瑜也没有提到。并且草船借箭有很大的偶然性,孙权不是为了借箭而去的,是为了侦察而去的。相当于现在的军区领导上前线视察一样。结果。意想不到载了一船的箭而回。

接下来,我们看看草船借箭是怎么演变的。到了宋元剧本《三国志平话》中,记载的人物发生了变化。”周瑜用帐幕船只,曹操一发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却射右面。移时箭满于船。周瑜回,约得数百万支箭。周瑜喜道:’谢丞相箭。’曹公听得大怒。”

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元的剧本为了突出剧本的情节性和故事性,把孙权换成了周瑜。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孙权是为了视察。而周瑜完全是为了骗取曹操的弓箭。并且数量大的吓人,“数百万支箭”,明显多于现在《三国演义》中的10万支箭。在现在看来,宋元剧本《三国志平话》中的描述有点极度夸张,这可能是当时编剧为了取悦观众的需要故意夸大的!

在中国做事说话,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说,我们说那个人好,就说他做事认真,说话和气,走路平稳,长得一表人才。也就是说,中国自古至今喜欢把人往极致方面靠拢。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坏,首先是长相狡诈,诡计多端,六亲不认等等,把人往丑恶之极方面聚集。

同样的,我们看的《三国演义》也避免不了这个俗套。《三国演义》最核心的主角是诸葛亮,聪明智慧全成全了孔明一个人身上。《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描述,周瑜借打败曹军之际要杀孔明,故意为难他要他制造十万支箭,并且要孔明立下军令状。然而,诸葛玲不慌不忙,一点也不紧张,反而稳操胜券。抓住一个时机,利用大雾的机会,率领战船逼近曹营,用草船借箭,还和鲁肃一边借箭一边喝着小酒闲聊,宠辱不惊,大有智慧人生,英雄气概。故事不但生动形象,更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看了让人回味无穷。这也许就是罗贯中重点描述草船借箭的主要用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