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中秋节是快乐的日子。

但同一片月光下,喜怒哀乐各不相同。团圆与快乐,是所有人的追求,但现实也许并不是那么美丽。

在千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中秋节就别有感慨。他写下《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表达了他对于那一年中秋节的独特感受。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这两首中秋诗,千年后读一读,特别有味道。

第1首: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所以说“满月”,所以有象征“团圆”之意。同时,因为月亮的圆和亮,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月亮和镜子联系起来。

就像李白有名句曰:“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又有诗句曰:“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杜甫此处说“满月飞明镜”,虽是老生常谈,让人想起李白的“月下飞天镜”,但开篇凝练,先声夺人,显示这首诗的不凡。

“归心折大刀”,尤其有味道。有些朋友可能奇怪了,大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解释说,是月亮里的吴刚用大刀在砍桂花树。可是吴刚思念人间,归心急切,所以不情愿砍树,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

我个人觉得这种解释是有点牵强的。归心当然归心,但特地拉出吴刚砍树的传说,却有点牵强附会。

毕竟,吴刚砍树是用斧头的,怎么反而是用“大刀”呢?

其实,在乐府里面有一首《藁砧诗》:“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而这首《藁砧诗》,正是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的来源。不过杜甫擅长炼字,整个诗句变得更加紧凑,更加凝练而有诗味了。

那“何当大刀头”的“大刀头”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答案还是在《藁砧诗》里,这是一首谜语诗。

藁砧就是鈇(fū),鈇通“夫”。藁砧今何在,就是说“丈夫什么时候回来”。

山上复有山,两个山字就是“出”,意思是丈夫出去没有回来。

何当大刀头,看过影视剧的朋友都知道,大刀头乃是刀环,环也就“还”。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破镜飞上天,破镜是月半,所以意思是丈夫要月半才能回来。

换言之,“大刀头”其实就是“还”的意思。比如李商隐也写了一首《拟意诗》,里面也是用的这个意思:“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

我们现在回过来看杜甫“归心折大刀”,归心指的是有回家的心。而“折大刀”,就是“折了刀环”。

整句诗联系起来就是说,虽然杜甫有回家的心,然而迫于形势,想回家而不能回。

在中秋节的团圆日子,想家而不能回家,这首诗一开始就奠定了一种悲伤的氛围。

据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杜甫各处漂泊,避乱蜀中。他想起这些日子里的无家可归状态,自然而然就有了“转蓬行地远”的感叹。

转蓬是古诗文常有的意象,蓬草随风飘转,用来比喻行踪无定或身世飘零。像李商隐的名句曰:“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但李商隐的“转蓬”,只不过是杂事倥偬,而杜甫的“转蓬”却是一种飘零无依、满腹辛酸的写照。

攀桂仰天高,月亮高高在上,人生出路在何方?杜甫虽然有过“致君尧舜上”的远大理想,但是现实却反复给他以打击,难免有失落与郁闷之情。

所以,中秋节的景色在杜甫的笔下竟是如此苍凉哀伤:“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这两句形容中秋节月亮的明亮,生动无比,却也悲伤无比。

霜雪遍布,人生路难行。羽毛飘零,徒然自伤。

月光明照,不是带去温暖,而只是现出悲凉。

所以,别人在中秋节是喝酒赏月,快乐齐天。而杜甫赏月,却是越看越悲伤,越看越难受。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白兔自然就是指月亮,可是杜甫欣赏不到月亮的美,只能无聊到去数白兔的毫毛。

有人说,结尾两句是形容月亮之亮。中秋节的月亮当然是很亮的,杜甫如此写,其实只是表现一种凄凉心境。

联系到杜甫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可以毫不吃力地发现,杜甫的中秋节是如此的“艰难苦恨”。

第2首: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第2首诗以写景为主,甚至是全部都是写景的。这里的月光不是温柔的,而是苍凉的。

而这首诗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中秋节的日子里,杜甫不仅仅想到自己的漂泊无依,还想到了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兵,想到了老百姓,体现了杜甫的伟大情操。

大家还知道哪些中秋节的诗词呢?欢迎留言哦。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和分享我的文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2348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