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前几天已经是入了伏啦。入伏以后的天气不得不说,突出一个字:热!在家里躺着都出汗,在外边更是接近融化,只有空调才能抚慰一下自己这样子。
前两天还有同时的高温预警+暴雨预警,被网友调侃这是“下开水”组合吗。不知道诸位这几天过得怎么样呀?
闲话不多说啦,我们今天热,古人那时候虽然植被覆盖率比我们现在高很多,但是他们却没有空调风扇的,只能拿个扇子自己扇风;有些时候,如上朝时还要被迫穿着繁复的衣着,所以古人们在夏天也是和我们一样品尝酷暑的。
那么他们是怎样诗意的表达这份酷暑的呢?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三首诗,虽然都是写夏天和酷暑,各个诗人的表现却是大相径庭哦。
第一首诗是周邦彦的,全文如下
鹤冲天·梅雨霁
宋代: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相信大家都被这最后五个字吸引住了眼球,“无事小神仙”,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啊,诗人是处在江南的梅雨季节里,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突然迎来了极具夏天属性的一天:
滴滴答答的梅雨终于停了,夏天的风温暖和畅,夏蝉依旧在不知疲倦的叫着。诗人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穿着透气的轻纱,摇着鹅毛羽扇,枕在带凉意的床上,欣赏着亭台楼阁,远处的绿意和池塘与盛开正好的荷花嬉戏的鱼儿。
如此良辰美景,诗人心中自然是被荡涤一新,而若能终日如此无忧无虑诗意的栖居着,倒也不愧是神仙生活吧。
第二首来自杨万里,写的是夏夜的场景。
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这个相比于这一首的逍遥快活,就多了一些现实感,以至于今天还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诗中说,夏天这个热原来是不分昼夜的呀,晚上的暑气根本不比白天少,在床上躺不住了干脆站起来冷静一下。月亮依旧清冷,那份清冷却属于天上而非人间。远处“竹深树密”的传来不同小动物一起演奏的专属于夏天的虫鸣交响曲。
偶尔会感受到一丝清凉,但是也不是风的原因。酷暑当中若是有风自然是一件快事,然而作者好像并没有这种运气。只能静静地站在门前或是院子里,感受着因静寂而自然产生的一点点凉意。人云“心静自然凉”,大概就是这样吧。
第三首的作者是王令,同前边两位一样都是来自宋朝,但是相比于周邦彦和杨万里之着眼于自己的满足或是慨叹,王令的格局实在是大了不少。
暑旱苦热
宋代: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诗人感受到了暑热,但是却不急着诉苦或是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由眼前之景想到了更远处,开始为老天爷着想起来了。
纵然是有清风习习也依然阻挡不了夏日的酷暑,而过分的是太阳好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山头一副“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这样下去人自然会忧虑沧海变成桑田,难道老天爷就不担心耿耿银河也一起被晒干吗?(河汉即银河)
如何逃避酷暑呢?这里诗人给出了两个方外之地,一个是莽莽昆仑终年不化的积雪之地,一个则是流传至今的海外仙岛。两处都是神仙之地,自非凡人所能企及,而作者却在这里表现出了他的天下情怀:”如果不能带着天下遭受酷热的人一起去,我又怎么忍心独自一人逍遥享受呢?“
这一句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不禁钦佩作者的胸怀宽广。
看完这三首诗,你是否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呢?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写下来一起分享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3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