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国小民少,即使有各种兵器也不用,人民生活幸福,珍惜生命,安居乐业而不愿意迁徙。
2.虽然有舟船车辆也都不会用来乘坐,有武器装备也没办法拿出来用,因为政通人和。人们结绳记事,是那样的简单。
3.满足自己的饮食,喜欢自己的衣服,有着自己的住所,喜欢自己的风俗。
4.邻国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声音也能相互听得见,人们过的自得其乐,而不羡慕其他人。直到死也不会有纠葛发生。
人不争什么东西,便自有自己的一片国土,也许我们不会认同这种生活,但是没有争执与炫耀,虽然过得原始而清苦,但是内心安详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人一生,追名逐利,什么事情都要分个高下,争来争去,有什么结果,在老子的眼里,还不如鸡犬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
一个人活得幸不幸福,取决于他的内心世界。
胜了如何,败了又如何?
做人,总是放不下这一点成败之心,患得患失。要做到荣辱不惊,才是最好的。
有人看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认为是封闭、倒退,要回到封建社会了。
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解读。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解读他的书有很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不能说,谁是绝对正确的。
但是有一点是形成共识的,那就是研究《道德经》应该从整体思维入手,要通篇解读,把握思想的基本脉络。
我们是否从老子的为人处事当中悟到了什么?
普通人悟到了什么?
社会悟到了什么?
领导悟到了什么?(看看最近那位打人的书记,自己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好不威风,一掌成名,堪比扫地圣僧。)
有些人高高在上,官位很大,称首长,好像老百姓都拥护他,其实这不能说明问题,要看最后的盖棺论定,要看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落不落泪。
有些干部死了,我看老百姓就不见得落泪,他是自封的群众领袖。
因为你做了官,老百姓不得不和你打交道,其实公事一办完,人家掉头而去,不大理睬你了。
真正的群众领袖,到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会觉得他死了很可惜,至少不会觉得死了也好,可以省下小米。
教员说的。
剩下的就不说了。
–TheEnd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3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