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最美丽的回忆,便是童年时光。古今中外的童年,没有代沟,没有差距,都长着相似的模样:无忧无虑,一样令人向往、让人难忘。
走过童年的天真,身后的日子像一缕轻烟,缠绕不散。童年的小伙伴总会在不经意间浮上心头、掠入脑海,慰藉我们的心灵。
这世间,最为可贵的情谊便是青梅竹马的深情。而这个美丽的称呼,起源于李白的《长干行》。古诗词里童年,除了快乐和无忧无虑,还多了几分雅致和清新。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首诗是一名女子回忆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郎君小时候的往事。诗的开头,她回忆小时候的自己,头发刚刚遮住额头,站在自家门前,做着折花的游戏。一个小男孩(女子未来的郎君)骑着竹马向她走来,他不停地围着小姑娘奔跑,小姑娘则拿着刚刚折下的青梅,拿在手里把玩。
李白用细腻的笔法,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儿童的天真刻画得想象而生动。青梅竹马的用法,很多诗人都喜欢引用。
一见钟情的感情固然刻骨铭心,青梅竹马的日久相处却是最难得的。就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和宝玉,《京华烟云》里的姚木兰和曾荪亚。林妹妹的一笑一颦,都牵动着宝玉的心,他们的心意相通,来自于儿时的磨合,一日三餐的相处。
木兰十岁的时候,随家人一起躲避战乱,在路上不小心走失,差点被人拐卖,幸亏被曾家所救。在船上,木兰第一次见到曾荪亚,荪亚脸上带着微笑,他比木兰大了一岁,孩子们总能很快找到相同的话题,聊到一块去。
走失后一直风餐露宿的木兰,没有可以换洗的衣服,乡下的铺子里的衣服料子也不好。曾太太想了个好主意,让木兰穿上荪亚的旧衣服,虽然不怎么合身,但是料子很好,洗得也干净。
穿着荪亚旧衣服的木兰,小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长大后会嫁给荪亚。情投意合的宝玉和林妹妹,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会天人永隔。
木兰花
童年的世界里,自古都是都是纯净而单纯,没有掺杂成人世界的利欲熏心,所以才更难能可贵。就像十岁的木兰在泰安跟着荪亚学会了吹口哨,在她的心里,不过是可以一起玩耍的游戏,哪里会想到大人眼中的不合时宜?
春寒料峭的早春,大人们或许会躲在房中取暖,孩子们却开心地跑出去,相约几个小伙伴,去田野里放风筝去了。
村居 高鼎 〔清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天气微寒。小草刚刚冒出地面,还是嫩绿的颜色。黄莺鸟在天上飞来飞去,唱着动听的歌。河堤旁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摇摆,偶尔有几枝掠到地面。被雾气笼罩的河堤宛如仙境一般。
刚刚从私塾放学归来的儿童,借助东风的力量,把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他们轻快的脚步跟随着风筝跑来跑去,山谷中回荡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孩子们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因为他们可以在田野里自由奔跑。村里的篱笆旁边,有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远方。小路的两旁,栽满了各种树木。有的树上,树叶还稀稀落落,枝头却开满鲜花,那些飘落的花瓣铺满小路。
几个调皮的儿童从村子里跑出来,追赶黄蝴蝶。哪知道蝴蝶飞得快,转身进入菜花丛中,便没有了踪影。留下吃惊的孩子站在原地,若有所思。直到大人们喊他们的名字,叫他们回家吃饭,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去,小小的身影消失在小路深处。
放风筝
这么优美的意境,正是来自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往今来,夏天都是孩子们最爱的季节。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谁能想到,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已是63岁的老人。当时,他在洛阳散步到池塘边,看到此情此景,有感而发。
擅于叙事的白居易,把儿童活泼灵动的特点,俏皮淘气的举动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他用文字叙述了一个调皮孩子偷采白莲,却有似在我们面前回放了一个录像,形象生动、与众不同。
诗中调皮的孩子,自己划着小船,偷偷地去采白莲,又悄悄地回来。天真的他不懂得藏身,不知道隐藏自己,旁若无人地划着小船,水面的浮萍被小船一分为二,形成一道长长的痕迹。
偷采白莲回
读这首诗,如饮一杯清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诗人娓娓道来,韵味独特。引人入胜。可见,童心和年纪没有关系。正因为白居易有一颗童心,观察细致,才能给我们留下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
古代的孩子们,学习之余在做什么呢?我们想象不到,但是诗词中留下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精彩的生活。也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孩子们都很简单。
你看,夕阳西下,不知谁家放牛的男孩横坐在牛背上,手里还拿着短笛,自由自在地吹着曲子。路旁的青草绿意盈盈,已经吃饱的牛儿看也不看,悠闲地向村子里走去。这是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景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懂事的牧童,不怕辛苦,没有抱怨,悠闲自在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时光。很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牧童,而唐代吕岩 笔下的牧童,调皮可爱,与众不同。
牧童
牧童 吕岩 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在这首诗里,生动地刻画了牧童无拘无束、快乐自在的童年。诗中的画面感扑面而来,田园生活看似浪漫,实则辛苦。
草铺横野六七里,形象地写出草地面积之宽广,也含蓄地写出牧童放牧的辛苦,读这首七绝,一幅优美的乡村图画跃然纸上。农家的孩子懂事早,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但是,孩子调皮的天性不改。
笛弄晚风三四声。晚风习习吹来,远处的笛声渐渐清晰,那是牧童无师自通,自己吹出的乐曲。一支短笛,便是他快乐的源泉。
回家后的牧童,匆匆吃过饭,连抵挡风雨的蓑衣都没来得及脱下来,便跑出去。夏日雨后,空气格外清新。他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或许想看看月中是否有玉兔、桂树还有嫦娥?或许在想,自己长大后会去哪里?
诗人在这首诗中,从视觉角度写出乡村的美,从听觉角度写出牧童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如此安静温馨的田园生活,如此可爱的牧童,也让诗人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感慨万分,身临其境,才能写出深刻动人的诗句。
牧童
公元1167年,42岁的陆游被免去官职,赋闲在家。远离黑暗的官场,这位爱国诗人报国无望,心里的失落和感伤,无处诉说。他不想逃避现实,更不想隐居乡野,度过余生。万般无奈的陆游,经常在村子里散步,温馨的田园生活给他带来温暖。
当诗人看到村子里天真无邪的儿童,放风筝、骑竹马,笑得开心,一天天过得无忧无虑,与自己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慈爱地看着孩子们嬉闹,希望时间可以停滞,希望孩子们永远不要长大,不要被成人世界的纷扰打破他们纯净的心灵。
《观村童戏溪上》陆游 宋代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诗人羡慕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所以才会由衷地祝愿孩子们永远单纯、快乐,不要活得太辛苦,更无需羡慕王公贵族。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生动地写出雨后乡村溪水暴涨,快与堤坝持平的场景,侧面烘托雨水之大,也为下一句的谢晚晴埋下伏笔。
一场大雨,阻止了孩子们外出的脚步。所以,当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灿烂的晚霞,孩子们才会欣喜若狂,感谢上天。这里,诗人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村童顽皮、可爱的形象。
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形象地写出村童玩耍的热闹场面,很有画面感。看来,古今中外的童年都有一个共同点:因为简单,所以快乐。
孩子们思想简单,才能时时快乐。你看,这些淘气的村童,有的骑着竹马,一不小心冲进泥坑里,溅得满身泥,还不肯停下来。有的人放风筝,飞快地拉着风筝奔跑,在风力的冲击下,发出呜呜的鸣响。这里的描写,不事雕琢,淳朴自然,一群欢乐的村童,像是在我们眼前奔跑,画面感油然而生。
雨余溪水掠堤平
颈联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是诗人想象的画面。他从眼前这些嬉闹的孩子,想象他们劳动和上学时的场景。诗人的用意在于突出乡村生活的艰辛,村童的不易,由此引出下面诗人的感悟。
村童在冬天的时候前往私塾学习,农忙季节则跟着大人们到田里干活。稼穑的辛苦,孩子们从小便深有体会。因而他们从小便懂得珍惜机会,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尾联识字粗堪供赋役,是当时南宋农村生活的真实现状,穷苦的农家,维持生计尚且艰难,上学读书的很少。不过是利用冬季农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认识几个字,官家征赋役的时候,能看得懂官文,不至于被蒙骗。会写自己的名字,看得懂简单的文字,不至于在签订契约的时候上当受骗。
不须辛苦慕公卿,则写出了诗人的美好心愿:希望孩子们永远像现在这样纯洁单纯,无忧无虑,无需羡慕做官者,无需有太多学问。已过不惑之年的陆游,半生坎坷。他小时候便有报国之志,因此勤学苦练,文武双全。
长大后的陆游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太过优秀,主考官把他的名字排在秦桧孙子前面,遭到秦桧嫉恨,被除名。因此,他才会在这首诗中感慨无需认识太多字,在乡村简单地度过一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江上秋风动客情
乡愁最能触动游子的心弦,童年是记忆深处最温馨的港湾。对于南宋诗人叶绍翁,这种感慨更为深刻。他在旅途中写下的诗句,触动人心: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人遥望远方,那是谁家的篱笆?星星灯火在篱笆旁边闪烁着光芒。原来是村里的儿童忙着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自己的童年。多少漂泊多年的游子近乡情怯,最怕回到儿时的家乡,被调皮的孩子问一句:客从何处来?
诗词里的童年,耐人寻味。清代诗人袁枚笔下的牧童,俏皮伶俐: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你看,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黄牛悠闲地走在草地上,歌声却突然消失不见,原来是牧童停止了歌唱。这个小孩,想起来要捕捉树上的蝉,害怕自己的歌声惊动它们,所以闭口不言。如此优美的意境,今天的我们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深受感染。
宋代诗人范成大笔下的儿童乖巧懂事: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农家的孩子懂事早,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我们小时候,不也常在假期帮着大人到地里干活吗?拔草、捉虫、帮着施肥,全都干过。
范成大笔下的儿童,年纪尚小,男孩子还没有学会耕田,女孩子还不会织布。但他们都乖巧地跟在大人身后,学习种瓜。
光阴流逝,时光催人老。远去的童年,成为每个人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回忆。童年一去不返,童心却会永远跟随。愿我们都有一颗童心,永远保留当初的纯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3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