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刺客列传节选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刺客列传节选翻译)



春秋刺客,舍生取义,除了“士为知己者死”大义,还有什么目的?

别急,我们的故事,还要从刺客豫让说起。

『1』 豫让的“私心”

一开始,豫让是晋国六卿之一,中行氏的手下。

当智伯灭掉了中行氏,豫让又成了智伯的手下。

而智伯,也没有嚣张多久。之后,赵襄子联合魏家、韩家,又灭了智伯。——春秋乱世,由此可见一斑。

智伯死后,豫让逃进了大山里。此时,一颗仇恨的种子,在他的心中发了芽。

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智伯都以国士待他,所以他要报答智伯这份情义。

为了报仇,豫让隐姓埋名,故意犯法让自己变成了犯人,因为这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奴仆。

那时,他在宫里做着,最污秽的工作——扫厕所。

而他随身携带的,除了一把扫帚之外,还有一把匕首——只等着赵襄子上厕所了。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赵襄子想去厕所,而他选中的那个厕所,豫让正好埋伏在附近。

可是,正当豫让暗暗激动之时,赵襄子却突然止步了。

赵襄子心念一闪,决定先让侍卫在厕所四周,检查一下。就这样,手持利刃的豫让,被抓了。

豫让毫不隐瞒,他说:“杀你的目的,就是为智伯报仇。”

赵襄子的反应也很奇怪,他非但不生气,反而有些感动。他认为豫让是“天下之贤人”,下令放了豫让:“吾谨避之耳”。

刺客

豫让却没想放过赵襄子。于是,《史记》中最感人的一幕出现了。

豫让为了隐藏自己,给自己纹了身,借此来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随后他又吞下了烧红的木炭,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沙哑。

后来,有一个叫做金庸的作家,以此为原型,创作出了一个叫做“范瑶”的英雄人物,这当然是后话了。

总之,豫让变成了一个在大街上讨饭的乞丐。有一天,他的妻子迎面而过,都没有发现这个叫花子,就是她的丈夫。

有朋友问他:“你何必如此呢?你假意投诚赵襄子,然后趁着他不注意,杀掉他不行吗?

豫让不以为然。他说:“我不做这样为天下笑的事!我如果这样做了,后世人将怎么想我?”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词汇——后世人!豫让在乎,后人对他的看法。

过了一阵子,豫让终于探明了赵襄子要去的地方。他埋伏在了一座桥的桥底。

然而,赵襄子的马一到桥上,就开始嘶鸣。

赵襄子警觉地喊道:“豫让又来杀我了!”于是,他命人赶紧在附近搜索,豫让又被抓了。

他问豫让:“当年智伯杀你的主人中行氏,你为何不替中行氏报仇?为什么现在却揪着我不放呢?”

豫让说:“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听后,赵襄子懂了。他边流眼泪边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赦免你了。”

豫让也凛然不惧,说道:“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但是说完这句话,他接下来说的话,暴露了自己另外一个目的。

刺客

他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豫让提到了一个词——名。

之前他说,他在乎后世人的看法;现在他说,他要成就自己的忠臣之名,二者遥相呼应。

说到底,他想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拼出一个忠臣的名声。

他接着又说:“我有个心愿,君请脱下衣服,我刺你的衣服几剑,成全我报仇之事。”

赵襄子照做。

一个重义,一个大义。

豫让刺了衣服几剑后,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只是能力不足,并不是不想为智伯报仇。如今到了地下,我无愧于智伯矣。”

说完,自刎而死。

而司马迁记载:赵国的士人听说了豫让之事后,都痛哭流涕。

豫让要“名”,而赵国士人的痛哭,则说明,豫让成功了。

不止是豫让,另一个刺客聂政和他的姐姐,也成功了。

『2』聂政的成名

一开始,聂政其实是拒绝的。

韩国公子严仲子,送他百金,请他刺杀韩相侠累。

聂振不受。因为他的母亲还健在,他不能丢下自己的母亲不管。

多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聂政在服丧期满之后,找到了严仲子,表示现在可以了。

有人问聂政:“何必非得替别人杀人。”

聂政答:“因为当年,我地位低下,但他却想要和我结交。”

旁人说:“他只不过是想让你替他杀人。”

聂政答:“当年我地位低下,他竟然愿意和我结交,这份情,得报。”

这是聂政的“士为知己者死”。于是,聂政前往韩国。

没有弯弯绕绕,聂振直接闯进了侠累的府邸中。

而司马迁只用了三十多个字,就把事情交代地异常清楚:“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刺完之后,聂政又做了一件奇怪的事。他把自己的脸刮花了,又剖腹取出了肠子。

然后,闭目而死。

他为什么这么做?韩国人不知道。于是他们发出悬赏令,只要能指认刺客身份,就能得到千金。

刺客

时间一天天流逝,突然有一天,一个妇女出现在了聂政尸体旁,放声大哭。

她告诉围观的人,这名刺客,名叫聂政,她是他的姐姐——聂荣。

有人说:“快走吧,姑娘。你怎敢出面辨认啊?”

聂荣不为所动,她高声说道:“他之所以把自己面容毁坏,就是为了不连累他的姐姐。这是我弟弟的个性。”

她接着又说道:“但是,我岂是怕死之人。我要让聂政的名字,响彻宇宙;我要让他的事迹,人尽皆知。他是为了酬谢知己而死!”

然后,死在了聂政旁。

聂荣说的很清楚,还是为了“名”!

聂政为了亲人,不得已隐没了自己的名;可他的姐姐很了解他,她牺牲自己的性命,成全他的“名”。

名,亦大矣!

结果呢,这件事传到了楚、齐、魏,人们十分佩服这姐俩,不仅赞叹聂政,更是称赞聂荣为烈女。

『3』说“名”

至此,答案揭晓,“士为知己者死”的背后,还有“名”。

所谓“名”,就是死后,一个人在后人心目中的印象,甚至还有对后人的的影响。

很重要吗?很重要!

为“名”的人,心中有敬畏,他要对自己的“名”负责。

不为名的人,不是出了家,就是成了一个没有规矩的人。

所以,为名的人,纯真!

不为名的人,有的世故,有的看破红尘!

为名的人,忠心之外,还有自私;

但不为名的人,却很大一部分,沦陷于权力、贪欲之下。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两种人。

为名者,为名所累;不为名者,既被人看不起,又被别人嫉妒。

所以,哪种人更好,我真的说不清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3961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