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萨都剌金陵怀古(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剌翻译)

萨都剌金陵怀古(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剌翻译)



《文化产业》记者 石 宏

□ 安少华

雁门关

元朝的时候,一位诗人有一次写了一联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吟哦再三,颇为自得。有个老人看见这联诗后,却连连摇头,不以为然。诗人一见此情,知道老人定有高见,便虚心向他讨教。老人说:“这一联诗,写得的确不凡,摹景状物,别有意境。只是上半联已有一个‘闻’字,下半联又用一个‘听’字,字虽有异,却皆隐‘耳’意。恰犯诗家大忌。”诗人豁然大悟,忙问:“依您之见,改什么字为好?”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唐人诗中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佳句吗?不妨把其中的‘看’字借来一用。”诗人试着把“闻”雨改为“看”雨,仔细玩味,觉得果然更好。上半联的“看”字隐“眼”意,下半联的“听”字隐“耳”意。不仅更符合诗的“工对”,而且愈发显得情景交融,有声有色。这位诗人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一字之师”。这就是闻名天下的“一字之师”的典故。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元朝最伟大的诗人萨都剌。

萨都剌,大约于公元1272年生于雁门,雁门即是今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据《代州志》载: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其中的不少诗篇在元朝文坛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历史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宛如一颗颗星星在遥远的文学夜空中熠熠生辉。

萨都剌考中进士以前的诗所存甚少,有一首《述怀》诗说:“青春背我堂堂去,黄叶无情片片飞。”大抵表露了他这段时期的心情。他到过镇江,溯长江而上至汉阳,《客中九日》诗说:“佳节相逢作远商”,看来他背井离乡是为了经商,不过他对于经商并不热衷,他分外留心的是山川名胜,他写下了《清明日偕曹克明登北固楼》《清明日游鹤林寺》等绘景抒情之诗。水光山色比起货物金钱来于他更有吸引力。他并不想在追财逐利中混过一生。他在《安分》诗中说:

心求安乐少思钱,无辱无荣本自然。

春日赏花惟贳酒,冬天踏雪旋添绵。

频将棋局消长日,时燕香熏篆细烟。

万事皆由天理顺,何愁衣禄不周全。

诗人萨都剌是一个乐天派。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保持宁静而处之泰然。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他的绝大部分诗篇都流露出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思。

山势浮云合,溪流野水分

他第一次走进官场正是他曾因经商而到过的镇江,他和往日一样流连山水胜景,登北固楼,游鹤林寺,寻僧访道,饮酒赋诗。他厌恶俗吏生活,而要做一个诗人。在他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他有一首《同杨廉访游山寺》诗说:

扶病强同步,寻幽趣不群。

逢僧穿竹去,吹笛隔林闻。

山势浮云合,溪流野水分。

徘徊归径晚,树影月纷纷。

“寻幽趣不群”正说明他以饱览山水为乐事。据徐象梅《两浙名贤录》说他晚年寓居杭州时,“每风日晴美,辄肩一杖挂瓢笠,脚踏双不藉,走两山间。凡深岩邃壑人迹所不到者,无不穷其幽胜。至得意处,辄席草坐,徘徊终日不能去,兴至则发为诗歌”。和山水诗的奠基人谢灵运比起来,他酷爱山水是有过之无不及。无怪乎他刻画山川景物那样逼真。

萨都剌的一生大部分在江南度过。在风光秀丽的环境中,模山范水,写出了许多赏心悦目的诗篇。不过他曾两度官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稍得宫中见闻。在当时他还以擅长写作宫词和丽情乐府著称。他的朋友杨维桢《竹枝词序》说:“天锡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宫词及《芙蓉曲》,虽王建、张籍无以过矣。”另一位朋友虞集也说:“进士萨天锡者最长于情,流丽清婉,作者皆爱之。”可见他还是一位抒情诗人。如他的《芙蓉曲》: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这首诗情致雅淡,意象凝聚。似无情而有情,有所思而不怨。蕴藏着作者怀才不遇,飘泊江湖的心情,深得唐李贺、李义山的笔法,辞婉意清。“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含而不露,有一种身世飘零、孤芳自赏的抒情味道。

其他的一些即景抒情诗也写得很出色,如:

《谢人惠茶》

铁面将军扣门急,惊觉秋深梦一窗。

半夜竹炉翻蟹眼,卧听风雨下湘江。

《过嘉兴》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

《送上人笑隐住龙翔寺》

江南隐者人不识,一日声名动九重。

地湿厌看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衲衣香暖留春麝,石钵云寒卧夜龙。

何日相从陪杖屦,秋风江上采芙蓉。

《燕姬曲》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着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上京即事五首》

大野连山沙作堆,白沙平处见楼台。

行人禁地避芳草,尽向曲阑斜路来。

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

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赐诸王。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雾似江南。

《闽城发暮》

岭南春早不见雪,腊月街头听卖花。

海国人家除夕近,满城微雨湿山茶。

《石夫人》

危危独立向江滨,四伴无人水作邻。

绿鬓懒梳千载髻,朱颜不改万年春。

雪为腻粉凭风傅,露作胭脂仗日匀。

莫道脸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夫人。

《初夏淮安道中》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着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淮时。

此外,《梳头曲》《新夏曲》《洞房曲》等都具有相同或近似的情调。同样他的宫词,风格亦复如此。

《宫词》

深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栏千畔银镫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醉起》

杨柳楼心月满床,锦屏绣褥夜生香。

不知门外春多少,自起移灯照海棠。

这里所描写的只是宫中女性生活空虚,寓长恨于景物形象之中。

作为伟大的诗人,萨都剌的笔锋不曾局限于游山玩水、儿女情长以及宫廷生活。他关心的是国家,关怀的是黎民。

当时的元朝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萨都剌在他的《京城春暮》诗中说:

三月京城飞柳花,燕姬白马小红车。

旌旗日暖将军府,弦管春深宰相家。

小海银鱼吹白浪,层楼珠酒出红霞。

蹇驴破帽杜陵客,献赋归来日未斜。

诗人将“弦管”“层楼”和“蹇驴破帽”相照映,表达了对社会不公道,个人不平等的痛恨。至于他的《鬻女谣》《过居庸关》《征妇怨》《高邮阻风》《织女图》《百禽歌》《早发黄河即事》《过淮阴》等描述社会人生,题材广泛,更值得重视。许多诗歌直接描写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压迫和劳动人民生活的惨状,并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无限的同情。

他在《鬻女谣》中写道:

道逢鬻女弃如土,惨淡悲风起天宇。

荒村向日逢野狐,破屋黄昏闻啸鬼。

人夸颜色重金壁,今日饥饿啼长途。

悲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何尔颜。

金带紫衣郡太守,醉饱不问民食艰。

传闻关陕尤可忧,旱荒不独东南州。

枯鱼吐沫泽雁叫,嗷嗷待食何时休。

作者面对这种现象,指摘“金带紫衣郡太守,醉饱不问民食艰”,斥骂“县官县官尔何颜”。这是正义的呼声。萨都剌看不惯这种不平事,因而他希望“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雨伞》)。希望得到一种权力去拯救天下所有在困苦中挣扎的人。但在当时,他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

五古《早发黄河即事》,一方面描写农夫“炊烟动茅屋,秋稻上垅丘。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另一方面描写贵族公子“斗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阶级矛盾。有些诗大胆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笔锋不仅指向了郡守县官、王孙贵戚,且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记事》一诗,更是用“只知玉玺传三让,岂料游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洒泪,世间骨肉可相逢”的诗句,揭露元武宗次子图帖睦尔的篡夺兄位之事,此事为正史不载,被称为“诗史”。

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如《寄朱县尹》《送广信司狱》诗等。《湖南张子善,钦点第一人,弹劾权贵,左迁西台御史,旋拜前职,素有退志,故举兼善劝之》《旧剑》《尘镜》等诗,则是希望官吏爱护人民,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志愿。而《过居庸关》《题画马图》等诗,针对元朝统治者穷兵黩武,表达了“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的反战思想。这些作品都是萨都剌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萨都剌创作的另一类别具特色的作品是怀古诗词。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满江红•金陵怀古》)。

这首词作于至顺三年或四年,萨都剌任江南诸道行台侍御史时期。这首词,意境深沉,感情浓烈,抒情写景,遣词用句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在对山光水色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抒发了无限的感慨,强调了人事与自然的对立,在对立中寻求永恒。繁华富贵的人事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然而青山常在,碧水常流,不会随着时间磨灭。

当代学者王水照先生在赏析萨都剌这首词的时候写道:“深化和强化怀古作品中的历史意识和宇宙意识,是这类作品艺术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萨都剌此词耐人寻味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痛定思痛,在久久的回味中寻找一份永恒的价值,毕竟还有山青水碧。历史孕育着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不会消歇,不会淹没的。

萨都剌对于跨乌骓宝马,凭八千子弟,横扫大江南北踏平九州雄关的重瞳子项羽,一直有一种魂牵梦萦的追慕。公元1296年,24岁的萨都剌蒙朝廷恩宠,迁江南诸道行台侍御史,正是春风得意,可以一酬往日情怀。放马大河驿道,拂柳古彭城头,字天锡的萨都刺,凭锦心绣口赏黄楼,游燕子楼,于熏风中登戏马台,一路吟哦不止。前朝徐州太守苏东坡的一阙《念奴娇•赤壁怀古》隐隐在胸臆间翻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啊,何止大江,何止雪浪,山河无处不英雄。看如带黄河,莫不磨砺四野群山千古英雄。追思楚风汉月,不觉间踏歌应节吟成《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锺。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告诉人们胜败何足论,随着时间推移,骁勇如霸王者,多情如张敞者,深情如盼盼者,不是都已零落成泥了吗?眼下一座旧江山不是荒城斜日,孤鸿吊影吗?算了吧,一杯薄酒忘了吧!真的算了吗?不!民族的耻辱往往是焕发勇猛精神的催生剂。30年后,萨都刺死后不久,徐州人挥戈再起,同朱元璋一道,推翻了元朝统治。《木兰花慢•彭城怀古》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萨都剌自称“名在儒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为官清廉,宦绩亦可称道。他生性好游,博学能文,长于楷书,兼擅绘画,但主要成就是在诗词创作方面。由于官职低微,元人将他与贯云石、马祖常、余阙等并列,但后人备极推崇,列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因宦游南北,故胸中包纳万里名胜风情,又以北人气质,涵融前代各家之长而不蹈袭前人。诗作诸体皆备,文词雄健,音律锵然,具有一种清朗寥廓之气。

萨都剌《雁门集卷之一》

因出生在代州(今山西代县),代州古称雁门,他的诗集也就名为《雁门集》,他本人也被世人称作“雁门才子”。《雁门集》最早刊印是元至正年间的八卷本,今已失传。现存版本以清嘉庆十二年萨龙光刻十四卷本收辑较为完备。上海古籍出版社八二年出版了殷孟伦、朱广祁校点的《雁门集》。萨都剌另有《武夷诗集序》文一篇,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公元1355年,萨都剌怀着对自然的依恋走完了他的艺术生涯,享年83岁。萨都剌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将近八百首诗词,他在元代以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都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他创作的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必将长久地放射着光芒。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