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题都城南庄古诗解析(题都城南庄译文及注释)

题都城南庄古诗解析(题都城南庄译文及注释)



题都[1]城南庄

崔护

【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2]桃花相映红。

人面[3]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4]春风。

【注释】

[1]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2]人面:指姑娘的脸。

[3]人面:指代姑娘。

[4]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作者】

崔护(?~831年),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大和三年(829年)担任京兆尹,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风清新隽永,《全唐诗》存诗六首,以《题都城南庄》最为世人称道。

【赏析】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此诗分为前后两个层次。前两句回忆过去情形:去年的今天,在这个院子里,看到的是一个与桃花相映生辉的美丽女子。“去年今日”是有心语,为何诗人来此的日子正好是“去年今日”?只因“今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在去年的今天,诗人发现了心中的至美,而今年的今天,他也正是专程为寻找这往日的美丽而来。第二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将人与花交织在一起,因为有人,桃花更有生气,因为有花,美人更添娇艳。从这样的情景中,读者不难感受到当时作者和美人心中荡漾的情意。后两句写到的是眼下的情形:今年又到了这天,这里却是院门紧闭,去年的美人已不知所踪,留下的只是依旧鲜艳的桃花。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物是人非的沧桑。这句诗中,诗人描写的是不同的时间,同一个地点。今日重来,深院桃花仍是旧时模样,但心中最为牵挂的美人却已不再,诗人心中自有无限感慨;第二,不见美人的哀伤。若以他物写相思,未必有太多哀伤,但诗人以“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乐景作结,对比之下,自己心中的哀伤被放大了许多,使诗意更易动人。

此诗虽然短小,但婉曲隽永,耐人回味。在内容上,“人面桃花”自此成为人们形容女性美丽容颜的丽词。在结构上,时间轮回,物是人非的写作方法对后来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中没有主观情感的直接抒发,只是把自己两度游春的所见集中到都城南庄一个普通的村舍门口,通过两段情景的铺叙,两相对照,喜悲相衬,一扬一抑,突出表现了风景依旧、佳人渺渺的无限惆怅之情。诗人把一块失去美好的思想重石抛压在每一位读者的心头。同时,他自己又狡黠地在诗中留下了一片片朦朦胧胧的艺术空白,让读者陷入他精心构置的令人惆怅的氛围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去为他填补那一片片空白:“鲜花”终究何主?才子何去何从?有情人可否终成眷属……此后果真有痴情人为这一切苦心孤诣地去敷衍故事,安排结局。如《丽情集》中的“人面桃花”以及说唱艺人口中的《谒浆崔护》等。他们甚至一厢情愿地想象,崔护题诗数日后,复还“谒浆”之门,得知少女读诗后竟感动相思而病夭,崔护入见,痛哭不已,少女竟又复生,于是这对经历生生死死的爱情波折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家之言,当不足为凭,但是“人面桃花”、“谒浆崔护”的故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却可见此诗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崔护名气之大,也是因为有了这首诗的缘故。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