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让一个人丝毫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让一个人丝毫不在乎大众对自己的看法,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古代人尤其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尤其注重自己的名誉。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之后,名节就更加重要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德训诫让古代人十分看重自己的形象。其实,现代人也一样,前段时间因为被造谣而“社会死”,利用法律手段努力维权的那个女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我们在评价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寸,要尽量做到客观公允,千万不能对他人做出不公正的诋毁。我们应该适度地赞美别人,尽量不要批评别人,就算是批评,也要注意尺度,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通读《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们会发现,薛宝钗评价过很多人。
薛宝钗评价最多的是贾宝玉。第八回里她说贾宝玉“杂学旁收”。这并不是赞美贾宝玉博学多识,而是说贾宝玉不爱读“正经书”,只爱读那些移人性情的“杂书”。第三十七回里,薛宝钗给贾宝玉取笔名的时候,就打趣贾宝玉是“富贵闲人”。这更不是赞美了,而是嘲讽,是嘲讽贾宝玉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第三十四回里,她去看望被贾政毒打的贾宝玉。就对贾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薛宝钗这是关心,也是埋怨,埋怨贾宝玉没有及时听从自己的劝告,早日改过。薛宝钗并不欣赏贾宝玉的叛逆。
薛宝钗对林黛玉的评价也十分耐人寻味。第八回里,薛宝钗对林黛玉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这句话很有意思,薛宝钗自然是希望林黛玉不要那么尖刻,但是又觉得率真的林黛玉挺可爱的。这一点,薛宝钗在第四十二回里说得很清楚,她听到林黛玉打趣刘姥姥是“母蝗虫”之后,就说林黛玉有一张“促狭嘴”,说话的时候会用“春秋笔法”。她还顺便贬低了一下“不认得字”的王熙凤,说她说的话“不过一概是世俗取笑”。可见,薛宝钗对林黛玉的口才真的是又爱又恨。
薛宝钗对林黛玉的“咏絮才”还是很欣赏的。林黛玉写了《五美吟》,她觉得林黛玉的这五首诗“命意新奇”且“别开生面”。可见,薛宝钗很认可林黛玉在《五美吟》里体现出的创新意识。
薛宝钗其实也挺看不起刘姥姥的。她说刘姥姥讲的笑话“回想是没味的”。在薛宝钗眼里,刘姥姥就是一个没文化,没品位的人。
薛宝钗对贾迎春的评价也很低。第五十七回里,她担心邢岫烟在贾迎春那里受委屈,就很照顾邢岫烟。薛宝钗觉得贾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幸亏,薛宝钗只是在心里面这样想,没有说出来,否则,就太伤害贾迎春的自尊心了。贾迎春是懦弱了一点,但是也不至于是“有气的死人”吧。
薛宝钗对香菱的评价也不高。香菱想要学诗,希望薛宝钗能够教她,薛宝钗说她是“得陇望蜀”。林黛玉教香菱学诗,香菱苦心孤诣,薛宝钗说她这是“自寻烦恼”,还说香菱“呆头呆脑”。薛宝钗担心香菱的身体和名誉无可厚非,可是好话不能好好说吗?
薛宝钗对贾雨村没有过直接评价,她在《螃蟹咏》里写下的“皮里春秋空黑黄”是讽刺所有黑心肠,爱算计的人,不是针对贾雨村。薛宝钗在第三十二回里对袭人说:“这个客也没什么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但是她并不知道贾宝玉去见的客人是贾雨村,所以这也不算批评贾雨村。就算是批评,也是无关痛痒的批评。平儿骂贾雨村是“饿不死的野杂种”的时候,薛宝钗也没有随声附和。没办法,贾雨村是薛家的“恩人”,薛宝钗不好直接骂他。
薛宝钗对史湘云的评价很有意思。她听到史湘云好心提醒薛宝琴注意提防坏人,就说史湘云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史湘云和香菱一起讨论诗歌的时候,薛宝钗觉得“聒噪”,就说香菱是“呆香菱”,史湘云是“疯湘云”。我想说的是,薛宝钗你要是觉得聒噪,可以走开,耳不听为静,没必要如此打趣别人。
薛宝钗对贾探春的评价颇高。薛宝钗认为贾探春写的《簪菊》“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薛宝钗对贾探春的经济改革十分支持,认为这样的经济改革可以让贾府“三年之内无饥馑”。她和贾探春都是有“补天之志”的女中豪杰,所以惺惺相惜,配合默契。
薛宝钗对贾母也评价很高,第三十五回里,她说:“我来了这么些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薛宝钗这样说,有讨好贾母的嫌疑。正如她虽然觉得贾元春出的谜语“无甚新奇”,却说“难猜”。薛宝钗是否真心觉得贾母“巧”我们不好说。不过,贾母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绝对不是真心,她只是和薛宝钗客气,是投桃报李,毕竟,薛宝钗先夸了她。
在所有人眼里都很完美的薛宝琴在薛宝钗那里都没有得到赞美。薛宝钗第四十九回里对薛宝琴说:“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吧,仔细我们委屈了你。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薛宝琴写了十首怀古诗,薛宝钗却说:“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薛宝钗哪里是不懂?她明明看过《西厢记》和《牡丹亭》。林黛玉说她“胶柱鼓瑟”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就算没有读过书,难道还没有看过戏吗?
薛宝钗对金钏的评价最让人心寒。金钏是不够自重,但是也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罪不该死。况且,金钏已经死了。可是,薛宝钗却对王夫人说,“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薛宝钗这样说,显得十分冷漠。她不仅对金钏的死没有丝毫的同情,她甚至对金钏没有最起码的尊重。薛宝钗没必要对金钏的死显得多么难过,毕竟金钏不是她的丫鬟。但是,薛宝钗不仅不难过,还在金钏死后如此批评她,的确有点过分了。
对,金钏自杀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给父母和姐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她不是“糊涂”,而是“情烈”。她这样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活一天,她就一天是王夫人心头的一根刺,有关她的流言蜚语就一天不会结束,她父母和姐姐也会和她一起承受舆论的压力。她死了,这样的压力也就消失了。当然,用死去解决问题,的确不够明智。但是,你们觉得,金钏除了死,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她不像司马迁,为了写《史记》可以忍辱偷生。金钏这样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薛宝钗对小红的评价也不高,觉得小红是“鸡鸣狗盗之徒”,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人。
综上所述,薛宝钗除了对贾母、贾元春、林黛玉和贾探春有过赞美之外,对其余人的评价都不怎么高。
薛宝钗虽然对邢岫烟很照顾,却因为邢岫烟戴了贾探春送给她的玉而批评邢岫烟戴“富丽闲妆”。她这样让邢岫烟很为难啊。戴吧,让自己的未来的大姑子觉得是浪费,不戴吧,又辜负了贾探春的一番好意。幸好,薛宝钗没有让邢岫烟摘下来,还算通情达理。
不过,薛宝钗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还是比较注意分寸,注意言辞的,没有对别人的自尊心造成太大的伤害。
薛宝钗评价他人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符合自己心中最认可的价值观。
薛宝钗自己住在一个“雪洞”一般的房间里,就觉得邢岫烟应该像自己一样勤俭节约。
薛宝钗觉得男儿“读书明理”,“辅国治民”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认为贾宝玉不争气,没有责任感。
薛宝钗认为“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所以去劝林黛玉,不支持香菱学诗,也不愿意听到史湘云和香菱一起谈论诗歌,觉得薛宝琴的最后两首怀古诗不好。
薛宝钗觉得做人应该温柔敦厚,应该克己复礼,所以批评史湘云太心直口快,批评林黛玉有一张“促狭嘴”。
薛宝钗觉得“学问中便是正事”,所以批评王熙凤“不大通”。
薛宝钗觉得一个人应该豁达,应该孝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批评金钏“糊涂”。
薛宝钗的价值观无可厚非。但是薛宝钗没必要如此好为人师,没必要认为全世界人都应该认可自己的价值观,都应该向自己学习。毕竟,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是丰富多彩的。
幸好,薛宝钗并没有真的改变任何人。大家想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薛宝钗那样,这个世界该多么单调,多么无趣,多么乏味,多么缺少变化啊。
现如今是一个十分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价值取向,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只要别人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和社会公德,我们就不应该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毕竟,那和我们无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4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