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诗经陈风月出赏析(古诗中月的特点)

诗经陈风月出赏析(古诗中月的特点)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千年,每个中国人都可以随口吟出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我们对月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追溯到咏月诗的源头,大约就是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月出皎(jiăo)兮。

佼(jiǎo)人僚(liǎo)兮。

舒窈纠(jiǎo)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hào)兮。

佼人懰(liǔ)兮。

舒忧(yŏu)受兮。

劳心慅(căo)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liáo)兮。

舒夭绍(shào)兮。

劳心惨(căo)兮。

《月出》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均以月色起兴,“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反复描写了月光照耀下美人的容貌与身姿体态之美,抒发思而不得、因思念美人而心生烦忧之苦。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皎:月光洁白明亮。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娇美。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劳心:忧心。悄:忧愁状。

月亮升起来呦,那么皎洁明亮,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亮丽,

体态窈窕步履轻盈,

让我思念心生烦忧。

月光皎洁,惹人情思,她面如满月,身材窈窕,娴雅美好,顾盼生姿,怎不叫人思念呢?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二、三章重章复唱,语意递进: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懰(liǔ):音柳,妩媚。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燎:明也。一说姣美。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约。惨:当为“懆(cǎo)”,优也,焦躁貌。

月亮升起来呦,那么洁白明晰,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漂亮,

身姿窈窕举止婀娜,

让我思念心生忧愁。

月亮升起来呦,光芒照四方,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美丽,

身姿窈窕姿态优美,

让我思念心生烦躁。

诗人运用了大量使用叠韵词,细致刻画了少女优美的神姿和诗人的忧伤,如“窈纠”、“忧受”、“夭绍”,缠绵婉约,这些又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之美,曹植《洛神赋》中有“婉若游龙”的比喻,即是此意。

抬头望月,低头思人。月光如水,思念亦如水。

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徘徊,难道她也在思念着谁吗?

这猜想更让诗人心乱如麻,末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更是直抒其情,道出了自己的忧思与惆怅。

诗人巧妙恰当地以月来喻心中思念的美人,营造出的意境迷离徜恍,蕴含着无尽的朦胧之感,极具诗情画意,今日读之仍令人如痴如醉。

月出,月落,谁又逃得过月夜的思念?

月,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孤独……一个意象,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世界。

在三千年的诗词世界里,月意象不仅仅是美的象征,还代表着离别与相思、故园与思乡、永恒与惜时。

此诗一出,便开创了“见月怀人”诗的先河,这一轮明月,不管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人们都可以对着它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作诗描写月亮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诗仙李白,给后人留下了众多咏月佳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等等;

而在所有描写月色的古典诗歌中,最负盛誉的是唐代张若虚,他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诗,亦音,亦画。静谧的春夜,月出东山,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渔舟唱晚,情人相思。

试想,是谁在江边第一次看到月亮?而天上的月亮又是何时开始照着世间的人呢?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曲绝唱,盖了全唐的浅唱低吟。而那一轮明月呵,依然还是三千年前的模样!

月,还是那月,人已不同……

月出皎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出皓兮——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出照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