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青壮年时在仕途上遭遇低谷期所写下的一篇名作。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上书谈论王安石变法的弊端,为新党所不容,自请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超然台本是密州城墙西北一旧土台,经修葺一新后成为苏轼及友人登高远望、饮酒赋诗之所,由苏轼的弟弟苏辙题名为“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苏轼在任密州太守两年多的时间内,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均创作于超然台。该文写于他出任密州知州的第二年。
《超然台记》以“乐”字贯穿全文,表现出苏轼面对逆境时超然于物外的豁达胸怀和随遇而安的乐观精神。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chuò醨 lí,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能让人欣赏的地方。因为有能让人欣赏的地方,所以都能使人产生快乐,不必非要具有怪异、奇特、宏伟、瑰丽等这些特点。
吃酒糟、喝薄酒,也能令人醉倒;瓜果蔬菜、野草野菜也能使人饱腹。以此类推,我到了哪里会不快乐呢?
原文: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译文:
人们之所以追求幸福而避开灾祸,是认为幸福让人喜悦而灾祸使人悲哀。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能够满足欲望的事物却有限。总在内心衡量是否称心如意[令人满意或者不满意],而总是把取舍的选择摆在眼前,那样就会使人感到快乐的时候比较少,而感到悲哀的时候比较多。这种就是自求灾祸而丢弃幸福吧。但自求灾祸而丢弃幸福,这难道是人之所愿吗?这是被外物蒙蔽所致啊!那是因为人们沉迷在物欲之中,而没有置身于物欲之外。事物本没有大小之分,如果沉迷在其中而去看它,没有不觉得它高且大的。它以这样高大的形象面对我们,常常会使我们眩目迷乱、心潮起伏,就好比透过缝隙看人打斗[看不清全貌],又怎么能知道谁胜谁负呢?所以经常有是否称心如意的念头出现,忧愁、快乐的情绪就总会交替产生,那不是太悲哀了吗!
原文: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译文:
我从杭州被调任到胶西密州,失去了乘舟出行的安逸,而开始了车马奔波的辛劳;离开了精雕细琢的舒适美宅,而居处于粗糙简朴的寒酸陋室;远离了湖光山色的美景,而来到了桑麻遍布的郊野。刚到这里时,粮食连年歉收,盗贼四处横行,诉讼案件堆积;而厨房里空空如也,每天只能吃野菜充饥。别人肯定认为我是不会快乐的。可是在这里生活一年后,我的面貌反而丰腴了,从前的白发,也日渐返黑。我喜欢上了这里风俗民情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适应了我的庸拙。于是我修治整理了官府的菜园果圃,洒扫清洁了庭院房屋,砍伐了安丘、高密的树木,来修补庭宇的破败之处,权且作为安身立命之所。
原文: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yuè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译文:
在菜园的北面,有一处就着城墙修筑的高台已很陈旧,但稍加修葺就焕然一新。我经常与人登高览胜,表达情怀抒发意志。向南可遥望马耳山和常山,它们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若近若远,大概有君子在那里隐居吧!而在其东面是庐山,秦人卢敖就曾逃遁隐匿在那里。往西望是穆陵关,隐约感觉像城郭,姜太公、齐桓公遗留的烈节、风操,仍有所保留。向北俯看潍水,每每感慨叹息,追思淮阴侯韩信曾立下的赫赫战功,而悼念他没能善终。此台高而稳固,上面的建筑幽深并且通明,夏季凉爽而冬天温暖。雨飞雪舞的清晨,风清月朗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高台上的时候,客人也没有不跟随前往的。采摘园子里的蔬菜,捕捞池子里的鲜鱼,喝着酿造的高粱酒,吃着脱壳的新粟米,客人们说:“这样的游玩太快乐了!”
原文: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
正好此时,我的弟弟子由来到济南,听说了这些事写了一篇赋,并且把这个高台命名为“超然”,意为我之所以到了任何地方没有不快乐的,皆因心能超然游之于物外啊。
注释
1.哺:吃。糟:酒糟。啜(chuò):饮。醨(lí):淡酒。
2.盖:掩盖、遮蔽。
3.眩乱:迷乱。反复:指悲喜忧乐变化无常。
4.钱塘:即今杭州。胶西:即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释:放弃。服:从事,适应。
5.去:犹弃。
6.蔽:遮蔽。这里犹言居于。采椽:以柞木作椽,不加削斫。这里指简陋的房屋。采,通棵,柞木。
7.背:离开。观:景象。此指美景。
8.比:连续。登:丰收。
9.斋厨:指厨房。索然:寂寞。这里指食物匮乏。杞菊:枸杞和菊花。这里指野菜。
10.期(jī)年:一周年。
11.安:习惯。拙:笨。此为自谦之词。
12.园囿(yòu):养育花木、鸟兽的地方。这里泛指园林。庭宇:院落房舍。
13.安丘、高密:相邻的两县名,当时均属密州,今属山东。
14.苟全:苟且完备。
15.葺:修理。
16.放意肆志:表达情怀抒发意志。
17.马耳、常山:二山名,在密州城南。
18.隐君子:隐士。
19.庐山:山名,在密州城东。
20.卢敖:秦博士,燕人,秦始皇使其求神仙,不得,逃避庐山。
21.穆陵:关名,在今山东临朐南大岘山上。
22.师尚父:对姜太公吕尚的尊称。武王灭商后,吕尚被封于齐。遗烈:烈节、风操。穆陵为齐地,吕尚封于齐,桓公霸于齐,故曰。
23.“北俯”二句:潍水即今潍河。韩信伐齐,楚使龙且率兵二十万救齐,两军夹河列阵。韩信乃夜壅潍水,后使人决壅,大败楚军,杀龙且。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潍水:即今潍河,韩信曾在此击败龙且军二十万。大息,太息,叹息。
24.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25.吊:伤悼。不终:不得善终。韩信被诬谋反被杀。
26.撷(xié):摘取。疏:通蔬。
27.秫(shú)酒:黄米酒。
28.瀹:煮。脱粟:只去皮的糙米。
29.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30.闻而赋之:苏辙作有《超然台赋》。
附苏轼的一首词《望江南·超然台作》: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4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