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雾蒙蒙
“不遇天人不目成,藐姑相对便移情。”出自吕碧城的《浣溪沙》
吕碧城,终生未嫁。
如果说在现代,一位女子不愿将就自己的一生,不稀奇,就像女明星徐静蕾,有事业有男朋友,我不需要婚姻。
只要你思想独立,经济独立,不愿意将就自己的的一生,现代社会对女人足够包容,没有诟病。
可是在清末民初还是封建社会之下,吕碧城却不愿意将就自己的一生,是非常值得敬佩敬重的一位女性,我用三个足够来形容她:足够强大!足够勇敢!足够智慧!
吕碧城(1883年~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她因为诗词才情,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近三百年来又因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与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
一:原生家庭的家风
一个人的成就与才情和她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而家风就是最好的教育。
1883年初夏,吕碧城在祖籍安徽宣城旌德县的一户姓吕的人家里诞生了,父亲吕凤歧为她取名“兰清”。
吕氏家族从公元880年开始,就形成了诗书传家的家风,代代皆有人才辈出。
吕碧城的太姥姥沈善宝,她是清代女诗人,曾花费十年时间编撰了一本《名媛诗话》。
父亲与母亲两条支脉,流传千百年下来,诗书礼仪已成为血液里流淌不竭的家风。
在这样家风的无声润养下,吕家走出的后代儿女,同样带着书香气质。
吕碧城是吕凤歧的第三个女儿,她天资聪颖,比其他孩子显得更可爱灵气,深得父母喜欢。
吕凤歧教导女儿们读书识字、磨墨作画。
家风渊博,家教纯良,吕碧城与她二位姐姐都拥有不凡的才华。
大姐吕惠如担任南京两江师范学校校长,二姐吕美荪担任北洋高等女学堂总教习。
这样的吕氏姐妹花,为时人留下了一句佳话:“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这也更说明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力,你的家风是什么样的,你孩子的将来也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是个废材,那么你就要从自身上找找原因,“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永远不过时。
二:少年失父失婚,锋芒毕露
吕碧城12岁那年,她父亲从山崖下面掉下来,不久就离世了。
吕碧城姊妹们还没有从丧父的悲痛中缓过神儿来,吕氏族人就带着人来瓜分家产。
吕碧城母女被逼无奈,交出了所有财产。
小小年纪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个世界,便开始瞥见人性的肮脏与阴暗。
顶梁柱倒了,人走茶凉,父亲的家产被族人霸占;同样母亲的族人为了家产,勾结土匪,逼得母亲与妹妹走上绝路。
这让吕碧城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吕碧城一怒之下,给父亲生前至友写了一封信。
在父亲好友的帮助下,才将恶霸一网打尽。
屋漏偏逢连阴雨,吕碧城9岁那年订下的亲事,对方也来退婚了。
这无疑对吕碧城又是一个打击,这件事对她以后的婚姻观念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少年时期家庭变故对吕碧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多年以后,还写了两首词来形容少年时的凄苦经历。
《感怀》
燕子飘零桂栋摧,乌衣门巷剧堪衰。登临试望乡关道,一片斜阳惨不开。
荆枝椿树两调伤,回首家园总断肠。剩有幽兰霜雪里,不因清苦减芬芳。
吕碧城童年的遭遇影响了她的一生,一生未婚也与她从小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逃离舅舅家,成为女权运动的倡导者
1903年,转眼之间吕碧城20岁了,已长成大姑娘了,她崇尚自由,渴望独立,不愿再寄养在舅舅家,她产生了逃离的想法。
在舅舅家中的那些年,吕碧城对西方文化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对于国家现状和时事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全国都掀起救亡热潮的环境下,吕碧城也希望能够为国家尽一己之力。
当她听到天津将要开办女子学堂的消息后,立马产生了奔赴女学,献出个人力量的打算。
吕碧城清楚,身为清政府官员的舅父定然不允许她抛头露面的。
她偷偷地和舅舅的秘书方小洲前往天津,突然消息走漏风声,舅舅不允许她出去闯荡。
追求梦想的决心,再加上青春期叛逆的心理,吕碧城还是趁家人不注意,偷偷地跑出了家门。
这份决心与勇气够胆大包天,真的不是一般女子能够敢去行动的,即使寄存在亲戚家,也没有磨灭吕碧城的心气,也没有产生自卑感。
那一刻,她不顾一切的冲向了自由,就像笼中的小鸟,终于飞向自由自在的天空。
吕碧城坐上了往天津去的火车,而这一去成就了女权运动倡导者。
来到天津,偶遇贵人,又阴差阳错地认识了《大公报》的创办者英敛之。
早年的经历让吕碧城深刻明白女子独立的重要性,因而她对女权问题格外关注。
有一次,她和同事朋友提起女权话题,滔滔不绝,之后意犹未尽,写下一首:
《满江红·感怀》
“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这是一个二十出头女子的气魄,大气豪迈的词风让英敛之赞叹不已,他将这首词发表在大公报上。
《满江红·感怀》的发表,好似平底一声惊雷,在沉沉黑夜中闪过一抹光,昭示着黎明的到来。
吕碧城一夜成名,也因此载入中国女权运动的史册。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你没有才华,即使机会来了,你也成不了事。
而这之前倡导中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只有男性。
站到《大公报》这样的平台,遇见英敛之这样的伯乐,吕碧城的名气很快传遍京津地区。
除了词作,吕碧城还在报纸上发表有关女学的文章,在文章中系统地提出创办女学的指导思想与管理方法,非常具有可读性与实践性。
这些文章的发表也真正奠定了吕碧城高唱女权、兴办女学第一人的地位。
读人物传记,尤其是读《吕碧城》,就像眼前一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大气!豪爽!没有一点惺惺作态的女儿样。
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除了让人佩服!就是敬佩!在封建社会时期,一个女人能够有这样的举动与成绩,真的是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值得尊敬的女人,更何况一百多年前。
四:对于爱情,不愿将就,终身未嫁
即使在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找个适合的对象结婚生子,而我们一般就是那世俗女子。
而吕碧城对于人生伴侣,吕碧城却丝毫不愿将就。
遇不到频率相同的人,宁愿一直单身到老,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苟且过活。
在爱情面前,不将就,却讲究。吕碧城这份讲究与勇气,很难在世俗女人身上找到。
晚年的时候,一位朋友问及终身未婚的原因,向来坦率的吕碧城说出一番话:
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早有妻室,汪季新年岁教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
张蔷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耐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
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
在这尘世之中,能够被吕碧城看上的男人没有几个,梁启超不错吧,可惜已经娶妻了;
汪精卫也不错吧,有才华,可惜年纪太轻了;汪荣宝也可以,可惜同样结婚了;
张謇与诸贞壮都有才学,可惜年纪又太老了……
吕碧城的择偶标准不在资产与门第,她看中的是对方的文学修养。
她想要一个能够与自己品诗论词的灵魂伴侣。
吕碧城已经到了第五层需求,可是能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第一第二这个阶段。
遇不到爱情,宁可独身一辈子,这真的不是任何人能够做到的,光孤独寂寞疾病就打败一个人的精神了。
真的很难想象吕碧城不将就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孤独寂寞疾病,再加上生理需要,真的不是我们平凡人能懂的,也不是我们平凡人能做到的。
我们凡夫俗子追求的是长寿,而吕碧城追求的是活着的质量,她仅仅活了61岁。
轰轰烈烈的一生,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做到极致,一生事业成功,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
游山玩水,写诗作词,周游列国,穿着时尚,活着的每一天都精彩万分,没有爱情,却收获了一件又一件的功成名就。
这一生收获了三个中国第一:
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1912年,吕碧城三十岁时,她还曾是袁世凯的第一秘书。
她还是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这真的是民国奇女子轰轰烈烈,精彩绝伦的一生。
作者简介:白雾蒙蒙,喜欢读书追剧,专注情感分析,写走心温暖的文字,和你一起感悟分享。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4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