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史。作者极尽讽刺地描绘各种类型知识分子,为考取功名利禄表现出的思想言行,揭露和抨击了封建末世的黑暗和弊端。但是,作者对王冕的描写是个例外。
王冕(约1287——1359):元末著名诗人、画家。浙江诸暨人,字元章,号煮石道者、闲散大夫、会稽南野人等等有十几个号。《明史》卷二八五有传。其画擅长以胭脂作没骨体,亦善画竹石、刻印。诗有《竹石斋集》。他是自学成才的典范。
王冕七岁丧父,母亲做针线供他在村学堂读书。待到十岁时,一日母亲对他说:“不是我有心耽误你,我一个寡妇人家,再无能力供你读书了。如果你愿意,明天把你送到隔壁秦家放牛,每月可以得几钱银子,又有现成饭吃。可好?”
王冕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他说:“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在秦家放牛期间,遇到好吃食,王冕都要带回家给娘吃。现在的孩子,大都自私,有好吃的只想到自己,多么大的反差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差异?值得深思!
每日里,秦家给的点心钱,他不舍得花。攒到一两个月,会选择放牛的空闲时间,到附近的学堂碰到书客(到私塾卖书籍文具的小商人),买几本旧书。在放牛时,坐在树荫下读书。
现在的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都不知道认真读书。王冕的故事值得让孩子们阅读,以此鼓励他们发奋读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读书,这样的人,岂有不成材之理。因家贫、因大量阅读越来越明事理的王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想到了学画画。
于是,王冕将省下的钱,托人在城里买来胭脂铅粉之类,开始对照实物画荷花。经过几个月的细心临摹,终于使得“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乡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王冕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放牛了。开始以卖画为生,渐渐衣食不愁,母亲心里欢喜。王冕天生聪明,不满二十岁,就把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王冕渐渐出了名,就有官人来求画。衙役们借着官府的名义耀武扬威,专横跋扈来索画,还要王冕去县衙作画。这使得王冕很反感,借故逃离家乡,来到会稽山,租了个小痷门面屋,卖卜字画,日子也过地安稳。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一日王冕看到满街逃荒的人,忽而想起老母,于是连夜奔赴家乡。在家乡附近,打听到原来的县衙换了,感觉安全了,这才放心回家。母子相见,欣喜万分。
这样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后来老母病重,临终前母亲吩咐道:“我眼见得不济事了。这几年来,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做官。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好下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了。”王冕哭着应诺。
在王冕服丧三年之后,赶上天下大乱,于是再次逃往会稽山,从此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每日里读书、写诗、作画,一心专研学问。他从来不言自己的姓名,只报以号。后来得病去世,友人帮助葬于会稽山下。
王冕的一生,不追名逐利,专心做学问。孝顺母亲,尊敬长辈乡邻,与人和善,做人低调,从不张扬。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正如作者在开篇写到的:自古人们常说,功名利禄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它,自古至今哪一个是看破的?然而在元朝末年,就曾出了一个杰出不群的人,他就是王冕。#儒林外史#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4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