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读山海经陶渊明(读山海经陶渊明拼音版)

读山海经陶渊明(读山海经陶渊明拼音版)



读山海经(其一)

作品:

读山海经(其一)

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作品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时年陶渊明五十八岁。此时他隐居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读山海经》是组诗,是其咏怀诗的代表作品,共十三首,本诗为第一首。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又因他洁身自好,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八卷。《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组诗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品简释: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课程解读:

说到陶渊明,不由得会想起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想起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的故事。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在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中,以一颗平常心,以一种淡泊的心志,从容地居于尘世中。亲身参加劳作,并以纯朴真诚的笔触,写下了一首首充满理趣的田园诗,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读山海经》其一,诗人描绘了自己辞官归隐后的村居生活:草木飞鸟相伴,享受读书的乐趣,与朋友共享良辰美景。在这物我交融,宁静闲适的意境中,抒发了自己的人生乐趣,体现了诗人高远旷达的生命境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诗人起笔描绘了自己村居生活的实景。草木茂盛,绿树浓阴。归来的鸟儿在栖息之巢周围欢快地鸣唱着。它们再不担心遭罹罗网,也不怕在日暮时漂泊无依,它们无限深情地依恋着这片山林。欣赏着这些美好的自然景象,诗人内心更加喜爱掩映在绿树之中的茅屋。在这里,翻飞和鸣,无忧无虑的鸟儿,正是诗人自我的化身。他依恋田园,犹如鸟儿依恋山林,田园是他生命的起点,也是他生命与精神最终的归宿。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耕种过之后,他时常返回来读一些他喜爱的书。他少年时就爱好读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也曾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如今隐居田园的他,无须摧眉折腰事权贵,换取五斗粮。他读书“不求甚解”,只为获得求知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诗人弃官归隐,顺着自己“爱丘山”的天性做了农夫,身居偏僻陋巷,华贵的大车一般不会进来。偶尔会有故人不畏偏远而来,他很是高兴,拿出亲自酿制的酒,摘下园中种的菜,以自己辛勤的劳动果实来款待老朋友。平常菜蔬,几杯春酒,依旧欢言畅谈。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诗的最后四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诗人在幽静美好的的环境之中,有时泛读“周王传”,有时流览《山海经图》,诗人感觉自己在低首抬头之间,就能凭借所读的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从“泛览”、“流观”来看,他正是以“不求甚解的”方式,以一种宁静淡然的心态来读书,这使他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动荡年代,隐渊明选择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他笔下那些平淡朴素却又充满真性情的文字,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慰藉。就如这首《山海经》,反复细读,内心总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感受到他“对人间情意持有珍重之心,对自然之美敬畏感恩”的伟大情怀。

愿在俗世烟火中生活的你我,努力为自己寻到属于自己的“田园”,使自己的心灵能够诗意的栖居。用一颗纯洁安宁的初心,去追寻美好的生活,去遇见最好的自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4394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