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与感悟】

一个人的学习与修养,应当有一定的志向, 有正确的目标与恰当的措施、方法。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以六艺为手段,以仁、德为纲领,追求人生之道的学习模式,从而最终成就完善的人生。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发扬光大。”

【评析与感悟】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句话阐述了人与道、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评析与感悟】

这句话被后世广泛引用。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未来有一个统筹与规划,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而不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般地被动应付。

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孔子说:工匠想把活儿做好,首先必须使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评析与感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为人们所熟知。与贤者为邻,则其功业日进,与仁者为友,则其道德日高。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学习贤人,结交仁者,这是首先要做的重要一步,也可称得上是提升个人修养的终南捷径。

5、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评析与感悟】

这里讲到言行关系,强调两者一定要一致,否则就违背仁、信的品德。言过其行是一个人的耻辱,不仅欺人,而且欺己。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评析与感悟】

身正就是榜样,以身作则本身就具有极强说服力。正人先正己,既是做事的需要,也有修养的表现。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即使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与感悟】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求道要有迫切之心,“不知道,无以为君子”,不明白人生大道,岂不是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吗?晓畅大道对人生有首要而且重要的意义。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评析与感悟】

君子相交,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故和而不同。小人相交,必为共同谋利,各怀损他利己之鬼胎,表面上强求一致,转过背来就互相攻击,故同而不和。

9、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评析与感悟】

有道德德性﹑德行的人,是不会感到孤独﹑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前来与之相处。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译文】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评析与感悟】

成人之美是君子的行为,这方显做人之成熟,而小人,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也显做人之世故。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评析与感悟】

存正道,身行正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此百姓不教而自正,不令而自行,彼此心存正念,社会自然而大同。

1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评析与感悟】

做事如果不先加以周密的思考而只贪图快速,反而会更慢,甚至可能失败。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有过多的欲望,不要太着急,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在不懈努力之后,收获会和你不期而遇。

做人也不能只贪图小利、小恩小惠,只有真正胸怀宽广、心怀大志的人,才会离成功更进一步。如果只为了贪图眼前的小利而放松警惕性,那么就很难做成你所期待的大事业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464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