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诗画皆绝,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有“诗佛”的雅号,尤其擅长五言诗,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品读王维的《杂诗》。
杂诗三首(其三)
唐 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寒梅,开在冬末春初,梅一开即预示着春将到,系最早报春之花。主席的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将寒梅报春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诗人眼见寒梅花发,又看着寒梅花落。花开花落之间,自有一种物换星移的意味。
梅花凋零之后,春的脚步更近了,南飞的燕子陆续归巢,其它鸟儿们也都活跃了起来,刘克庄的《莺梭》中即有“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莺啼。
本诗第二句“复闻啼鸟声”写得极为平实质朴,没有任何修辞,春天特有的“喧闹”被诗人疏笔概括。
第一句诗人用“已见”,第二句紧承“复闻”,时间的步步推移被淡淡地表达,但是细品,这淡淡的两个词中,隐隐透着些微的忧虑与惶恐。
第三句,诗人用了两个叠字“心心”,“心心视春草”,这心心有主人公的担心、忧心、揪心也有特意之心。有了“心心”的铺垫,最后一句中的“畏”字才不显突兀,才会更有感染力。
天天忧虑地看着春草生长,越来越茂盛,眼看春草要与石阶相连了,主人公畏的并不是春草渐长,而是时光飞逝,却依旧等不来所盼之人。
从寒梅花开花落之时,主人公就已暗含期盼,可是早春已过,仲春到来,草长莺飞,依然没有盼到归人,随着时间地推移,她由不住地渴盼到渐渐失落、失望,眼看春草渐长,其内心情感也滑向惶恐的沼泽。
本诗以时间的推进来表达情感的推进,层层递进,最后一句中的“畏”字,是点睛之笔,把主人公由盼到惧的内心变化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诗句质朴自然而诗意隽永绵长,这也是王维诗的特点之一。
本首诗是王维《杂诗三首》一系中的第三首,第一首以家中思妇的视角表达对游子的思念:
杂诗三首 之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主人公看着江上往来的船只,对游子一念相牵,只盼望着有只言片语能寄到家中,以慰相思。
第二首,大家耳熟能详:
杂诗三首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一首则是以游子的视角思乡,得遇同乡后,游子的思家之情急迫,但是不问别的,只问窗前的寒梅是否已经开花。浓浓的情意却只用淡淡一笔来表达,却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4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