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 先秦 ]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追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以上内容摘自360国学。
《曹刿论战》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长勺之战,发生在齐鲁交界之处,即现在山东莱芜的东北部。读古文,只要弄懂一些古今用法不同的字和词,就很好理解全篇的意思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便上网搜搜,也都能搜到古文释义。但今天我要跟大家一起解读的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些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或者说翻译过来后不符合逻辑的内容。
第一处:在这场战争之前,曹刿是什么人?通常的现代翻译都认为曹刿当时是莱芜郊区的一个村夫,但是为什么一个村夫就能随随便便见到一国之君?而且从原文来看,他与鲁庄公的对话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且在战场上鲁庄公对其言听计从。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普通的村夫,又怎么能有如此卓越的军事才能呢?
从原文我们来分析,曹刿认为“肉食者鄙”,那说明他不是当官的,但春秋战国时期,等级划分十分明确,一般贵族与庶民结交是会被耻笑的,因此曹刿也不是普通贫民或是奴隶,那按照当时的等阶来看,曹刿应该属于士,即用于小块土地的低级贵族,周朝之前,士是打仗的武士,周朝开始,士学“六艺”,不但习武,而且识文。到了春秋时期,平民中的优秀者可以上升为士。这就能够解释曹刿知识的由来,和鲁庄公对曹刿的态度了。
第二处:强弱悬殊的战斗,真的能够靠“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战胜对方吗?
这个地方我们要结合历史环境来看。春秋时期大兴周礼,打仗也找个理由,所谓出师有名,平白无故侵略他国是会引起群愤的,齐国之所以会攻打鲁国,其中牵扯了之前齐国的王位之争,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继续说回打仗遵循的礼法。战争的理由有了,就开始打吧,当时打仗也是有规矩的,要各自派兵列传,当时的国家都小,而且人口不多,一般一个国家就是派几百上千的士兵。排兵布阵好了之后,双方同时击鼓,表示准备好了,然后开始冲锋,一方把另一方冲溃,就是赢了。而且当一方败退后,另一方一般不会追击,即使追击也不能超过50步,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由来。从这里就能看出鲁军为什么会赢。齐国两次击鼓冲锋,鲁国都没有回应,齐国就认为鲁国没有准备好,因此下令收兵,重新回来列队,到第三次的时候,齐国也不确定鲁国准备好没有,确实像曹刿说的,士气低落,冲锋也不积极了,鲁国趁机击鼓进军,攻其不备,一举击败了齐军。而且在齐军逃出很远后又去追击。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曹刿指挥战斗有谋略、有计划,但是背弃了循礼交战的原则,胜了但不得人心,春秋时期人们对其也有很多诟病。按说礼乐制度的制定者是周公,而周公后人的封国正是鲁国,鲁国有周公这个先祖做后盾,所以历来被称为“姬姓宗邦”,是诸侯国中最有名望和号召力的国家。鲁国对于礼乐的尊崇也是最突出的,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成为最典型的礼仪之邦。曹刿指挥作战智诈而毁礼,这也预示着“礼乐崩坏”也会由鲁国而起。
感谢大家耐心读完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作者,帮忙点赞、转发。如果大家对哪篇古文有不够理解的地方,可以发在评论区,作者会在后续作品中与大家探讨,谢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5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