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1年,那时候的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她的治理下,整个国家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文化发达,佛教兴旺。
王维像
一天(王维的生日已不可考),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的名门望族之一的河东王氏人家,诞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年轻英俊的王处廉和美丽温柔的妻子崔氏看着他们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充满了柔情蜜意,两人相对会心一笑,定下了他们早就商量好的名字:王维,字摩诘。
崔氏虔诚信佛,喜读《维摩诘经》。《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之一,得名于此经的主人公是维摩诘居士,宣传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炼成佛。维摩诘是梵文Vimalakīrti的音译,意译为净名、无垢称,意思是洁净的名字、没有染污的名称。
维摩诘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大乘佛教居士(居士,是指在家信佛、行佛道并受了三皈依的男子),他是古印度毗(音:pí )舍离地方的一个大富翁,家有万贯,奴俾成群。但是,维摩诘勤于攻读,虔诚修行,最终修成正果,被称为菩萨。维摩诘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善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是著名的在家菩萨。
《西游记》里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也曾翻译过此经。《维摩诘经》是与古代中国的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历史最久的一本经。
王维《江干雪霁图》
这个叫王维、字摩诘的男孩,继承了家族的优秀遗传基因,自幼就以聪慧闻名,长大后,果然没有辜负父母亲的殷切期望,他多才多艺,赋诗、作画、书法、音乐、篆刻、佛学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少有的全才。
在作诗这一方面,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尊称他为:“诗佛”。这个称谓不仅是说王维诗歌中含有佛理禅意,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诗佛”王维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相提并论、并驾齐驱。唐代宗李豫更是赞誉王维为“天下文宗”。
王维的诗,流传至今的有四百余首,所采用的题材非常广泛,律诗、绝句都很擅长,优美的作品很多。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王维,笔者归纳了王维五个题材,即充满禅意的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相思诗、田园山水诗,每个题材都精选二首著名的诗,加以解释。这样,读完文章之后,就应该对王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充满禅意的诗
王维生活的那个时代,佛教在中国开始繁荣兴盛,士大夫们学佛、拜佛之风很流行。王维全家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母亲崔氏更是如此,她一生“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在王维很小的时候,母亲就领着王维带发修行。
王维自己也是一心学佛,对佛理十分精通。他常年素食,到晚年就更加严格。他多次恳求朝廷允许自己将所得的职田献出,作为救济穷苦、布施粥饭之用。王维临终之际给平生亲故留下的遗言,也大多是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语。
王维的诗,有很多写的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充满幽深的禅意,这就是王维深厚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
不知香积寺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意:
不知香积寺的位置在哪里,
很远才进白云缭绕的山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小径,
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泉水撞击危石响声幽咽,
松林里日光照射显得寒冷。
傍晚我独自在空寂的潭边,
安禅入定治伏尘俗的毒龙。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笔者: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香积寺之幽深静寂,深含禅意,熟知禅典。
香积寺位于古都西安市长安区的终南山,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
此诗意在写香积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香积寺之幽胜。最后看到空寂的深潭,想到佛经中的故事:在西方世界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条毒龙藏身其中,屡屡害人。一位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而去,永不伤人。诗所说的“安禅制毒龙”,喻指只有克服世人心中的欲念,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全诗整体构思奇妙、炼字精秒,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意:
中年以后存有浓厚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来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笔者:在744年前后,40多岁的王维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营造了辋川别墅,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他陶醉于那里寂静的田园山水,写了很多山水田园诗,他的《辋川集》就是在辋川别墅时所作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该诗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极富禅机禅意,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人生的境界也是如此,当一个人的学业、事业等进入了瓶颈期,已经“行到水穷处”,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感觉难免出现。但是,持之以恒,“坐看云起时”,蓦然回首,发现成功的路其实就在你的脚下。
二、军旅和边塞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依靠的就是强大的国防保障。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为国建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那个时期男人们的追求,王维作为官宦子弟,早期积极进取,谋取建功立业,怎么能少得了写军旅和边塞诗呢?
草枯鹰眼疾
《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意:
角弓射箭后,弦声和着强风震鸣,
将军和士兵狩猎,飞驰在那渭城。
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
积雪融化后,飞驰的马蹄更轻盈。
转眼间,大队猎骑穿过了新丰市,
驻马时,已经回到严整的细柳营。
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
千里暮云笼罩,与无垠原野持平。
《观 猎》
笔者:这首诗是王维年轻时的作品,表达的是王维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王维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极富感染力。“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是该诗的名句,“枯”、“疾”、“尽”、“轻”等遣词用字准确锤炼。
该诗用了两个典故,非常贴切。“细柳营,”据《史记》记载,西汉名将周亚夫驻军细柳,汉文帝亲自来到细柳军营慰问,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禁夸赞周亚夫为真将军也。
“射雕”,据《北史》记载,北齐名将斛律光有一次打猎,在云层发现一只大鸟,斛律光一箭射中鸟的脖颈,那只鸟像车轮一样旋转着掉下来,仔细一看,是一只大雕,因此斛律光被人称为“射雕手”。
王维用这两个典故,表现了将军治军严、军纪明、膂力强、箭法高,是一位真将军。
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意: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
路经的属国已经过了居延。
像蓬草一样出临汉家边塞,
北归的大雁翱翔在塞外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
滚滚黄河边上的落日浑圆。
临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
告知主帅在前线指挥大战。
大漠孤烟直
笔者: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唐朝名将、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海湖以西地区大破吐蕃军队。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担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奸相李林甫将王维排挤出朝廷中枢。
正是这次的边塞之行,使王维能够深入地了解边塞军旅生活,见识了异国他乡的奇异风貌,激发了王维的创作灵感,两年多的任期内,王维写下了大量的军旅和边塞诗。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堪称经典的千古绝响。后世的人们也因此而记住了此诗,认识了王维。
三、送别诗
王维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著名书法家,唐代宗时任宰相,同平章事)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王维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王维一到京城便立即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宁王李宪、薛王李业等诸王待王维如师友,玉真公主对王维的诗歌更是入迷,据说王维高中进士第一,还是玉真公主打了招呼。
《唐国史补》记载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大家一看都说是好画,却不知道画中所演奏的是什么曲子。于是请王维来,王维看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然后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大家对王维在音乐上的天赋,叹为观止。
进入仕途后,随着官场上的诗赋唱和,诗友们的迎来送往,王维也写许多送别诗,这些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意: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旅舍干干净净,两旁垂柳嫩芽吐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
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笔者:元二,姓元,名字不详,排行第二,是王维的朋友。他要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天的新疆库车市)。王维在咸阳(渭城)的驿馆折柳(折柳,是古代送行习俗,柳者,留也,谐音。)为他送行,作了这首诗,这首诗在当时就被播为乐曲 《渭城曲 》,广为传唱,成为那时的流行歌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该诗的名句,传承千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gǔ)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意: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
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
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
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笔者:这首诗作于740年前后,沈子福,王维的一个朋友,生平不详。是王维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这两句是王维突发的奇想,将心中对朋友的情谊比作春色,将主观情感转变为客观事象,于是”相思”成了目可以视,耳可以闻的春天美景,情景妙合无间,表露得非常自然。原本充满愁绪的离别,被王维写得哀而不伤,反而觉得形象丰满、基调明快,充满动人的艺术魅力。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四、相思诗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意: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
春天它将生出新枝。
希望你多采摘一些,
它能引起无限相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笔者:红豆产于南方,果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境,于树下哭泣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唐朝著名的音乐家,善歌,也长于作曲,与王维友善,安史之乱李龟年流落南方,王维做此诗赠之。李龟年谱上曲子,在一次筵席上唱了这首诗,满座人员都遥望唐玄宗所在的蜀中,无不泫然泪下。
随着《唐诗三百首》的刊发,这首《相思》一直传诵至今,几乎家喻户晓。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恋爱的时候,谁没有用过这句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
一个人独自在异地他乡作客,
每逢节日倍加思念远方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
头上插满茱萸却只少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笔者:笔者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运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可入药。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王维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而现在呢,王维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的人和事、山和水等王维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种种回忆触发王维无限的思乡之情。
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同娓娓道来,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到这首诗,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感染力。“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成为千百年来思乡的第一名句。
五、田园山水诗
王维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具有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田园诗特别富有神韵,极有画意,苏轼曾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和孟浩然一起将唐代诗家的山水田园派推向历史的最高峰,史称“王孟”。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意: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
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
清澈泉水在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
莲叶摇动是触碰荡下渔舟。
就让春天的一切美景消歇,
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笔者: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的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此地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阵阵歌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王维是那样地高洁,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漠漠水田飞白鹭,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意: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里炊烟冉冉升起,
烧好的粗茶淡饭是要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繁茂的树林中,传来了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木槿晨开晚谢;
我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我已是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
这一点,恐怕连飞翔的海鸥也不会猜疑。
阴阴夏木啭黄鹂。
笔者: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王维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午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家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独处空山之中,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王维,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尔虞我诈的名利场,就是云泥之别。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王维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庄子·寓言》记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记载:一个人和海鸥非常亲近,海鸥会主动落到他身上,可是自从他父亲要求他把海鸥捉回去的那一刻开始,海鸥就不再和他亲近了。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意境深邃,表现了王维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
王维一心学佛,对佛理十分精通,虔诚礼佛,常年素食。他多次恳求朝廷允许自己将所得捐献出来,作为救济穷苦、布施粥饭之用。有这样普度众生的佛心,再加上妙笔莲花的诗才,王维被后世尊称为“诗佛”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完了王维五个题材最著名的十首诗,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分享、讨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5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