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拼音:qìn注音:ㄑ一ㄣˋ
部首: 氵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7画 繁体部首:水部康熙字典:沁(8画)
五笔:INY仓颉:EP郑码:VWZ四角:33100电码:3084区码:3963规范编号:872
统一码:6C81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五行属性:水吉凶寓意:吉
笔顺:丶丶一丶フ丶丶
汉字是否常用: 标准字体现通表吉凶寓意:吉汉字五行:水属性
汉字部件构造 :氵心首尾分解查字 :氵心(shuixin)
笔顺编号:4414544
笔顺:丶丶一丶フ丶丶
笔顺读写:捺捺横捺折捺捺
沁字UNICODE编码U+6C81,二进制: 0110110010000001,十进制: 27777,HEX编码:E6B281,UTF-8: E6 B2 81
沁qìn(ㄑ一ㄣˋ)
(一)、渗入;浸润:沁润。沁人心脾。
(二)、汲水:“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
(三)、头向下垂:沁着头。
(四)、纳入水中。
●沁qìn
〈名〉
(一)、 (形声。从水,心声。本义:沁水)
(二)、 同本义 [Qin River]
沁水,出 上党谷远羊头山,东南入河。——《说文》
(三)、 即出今山西省沁源县东北绵山东谷,南流至河南省武陟县南入黄河
(四)、 县名 [Qin county]。在山西省中部偏南
●沁qìn
〈动〉
(一)、 渗入;透出 [ooze;permeate]。如:沁绿(透出绿色);沁溢(渗透漫溢)
(二)、 吸水 [seep absorb (water)]
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唐· 韩愈 孟郊《同宿联句》
沁,读作qìn ,有4个基本字义:1. 渗入;浸润:~润。~人心脾。~凉。2. 汲水:“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3. 头向下垂:~着头;4. 纳入水中。
沁【 巳集上 】【 水部 】康熙笔画: 8画 部外笔画: 4画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鸩切,音鈊。水名。《说文》水出上党羊头山。《水经》沁水出上党沮县谒戾山,南过谷远县,东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注》卽洎水。《郡县释名》沁河源出沁源县,有二,一自县西北绵山东谷南流,一自县东北马圈沟南流,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黄河。
又州名。《广韵》本汉谷远县,后魏置沁源县,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广舆记》沁源县属沁州,沁水县属泽州。
又《集韵》所锦切,音。
又斯荏切,音襂。
又所禁切,音渗。义同。
又以物探水也。《韩愈诗》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注》北人以物探水为沁。
又思林切,音心。水名。
沁【 卷十一 】【 水部 】
水。出上党羊头山,东南入河。从水心声。七鸩切
(沁)沁水。出上党榖远羊头山。东南入河。上党郡榖远、二志同。今山西沁州沁源县县城南故榖远城、汉县也。前志榖远下曰。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东南至荧阳入河。过郡三。行九百七十里。三郡、上党河内河南也。水经曰。沁水出上党涅县谒戾山。南过榖远县东。至荧阳县北。东入於河。按水经及注皆云至荧阳入河。师古据唐时在怀武陟入河。疑转写错误。非也。古水道与唐时不同耳。山海经水经举涅谒戾山、班许举榖远羊头山者、羊头卽谒戾也。戴先生曰。山在今武乡县西百二十里。西北接祁县平遥县。西南接沁源县。一名麓台山。迆逦而西为绵山。其北为介休县。西为灵石县。皆谒戾山也。今沁水出沁州沁源县西北百里之绵山东谷。西南流经平阳府岳阳县东。又折而东南经泽州府沁水县东。又南经阳城县东而入河南怀庆府畍。历济源县东北。又南经府城北。又东南经武陟县东、修武县西而入於河。与唐时入河处同。从水。心声。七鸩切。七部。经典释文引郭朴三苍解诂曰。音狗吣之吣。吣今譌作沁。
[ 广 韵 ]:七鸩切,去52沁,qìn,深开三去侵A清
[ 平水韵 ]:去声二十七沁
[ 国 语 ]:qìn
[ 粤 语 ]:sam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sim5 cim5 [宝安腔] sim5 sim3 | cim5 [客语拼音字汇] xim3 [台湾四县腔] sim3 sim5 [海陆丰腔] sim3 sim5
⊙ 粤语:sam3
⊙ 潮州话:徐音3(深3)又 思音2(审),cim3 sim2 (chhìm sím)[澄海]cing3 sing2 (chhìng síng)
沁人心脾沁入肺腑沁凉
soak into, seep in, percolate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