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天空下的“黑暗料理”

天空下的“黑暗料理”



  天空下的“黑暗料理”

  (散文随笔)

  作者:行者独尊

  天空总是让人充满遐想,而在大地上生活、行走的人们,编织着基于现实的脚步。

  “黑暗料理”,含义本特指某些材料或做法特别常人无法下咽的食物。把这句话放在人生当中,其喻意可想而知。

  (一)厌弃

  生活中,似乎本能的会对一些东西产生厌弃,诸如贫穷,衰弱,失败等等,那份嫌恶是来自内心的,也是不自觉的。

  孩童时的记忆,往往会伴随一生,年少时的一些经历,也会影响一生。

  父亲是个军人,是个很要强的人,也是个很严肃的人。70年代的部队大院里一般家庭都是两个孩子,我们家是三个,相比别人家生活并不宽裕。从小随军从农村到大城市,身上的乡土气也让我们与院里人感觉有些许的差别。

  人是很敏感的动物,尤其是少年孩童,心里像一张白纸,一件极小的事,或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都会,在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痕。

  母亲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心地极其的善良,也很传统,没多少文化。父亲是做为家里的主宰,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家庭的氛围。我能感觉到父亲对农村原生家庭的厌弃,这种厌弃,也包括我母亲,也包括我们三个孩子。

  少年的记忆中,父亲对外人显得很谦和,对我们却很少有笑脸。记得一次,院里的叔叔阿姨到家里来做客,应该是大人下班以后了,那时都住筒子楼,一家就一两个房间,大人在那里说笑,我一言不发地呆在旁边。话语间,那位阿姨发现呆呆无语的我,笑着对父亲说,看你儿子像个将军一言不发,旁边的几个大人都笑了。这时我父亲下意识的用眼睛狠狠的撇了我一眼,那意思怕我丢人,赶紧离开屋子。

  看到这些文字就能想象,这一个眼神在我心里,埋藏了多深的记忆,走过了将近半生,不经意间跳出来,仍然嗟叹不已。

  人无完人,早已放下了对父亲的不满,也理解了他的不易,但那份深深的烙痕,一直在内心的一个角落,永远无法抹去。

  人们本能地对贫穷有一种嫌恶,眼睛里总是会分出三六九等。我自己出生在农村,八岁来到大城市,孩童时一些仅有的快乐回忆,几乎都与故乡有关。

  因为从小自己家里不宽裕,对那些看不起农村人,看不起生活底层的那些人,心里充满了反感和愤满。而反观自己,其实也没能脱离,面对贫穷的优越感。面对境况不如自己的人,虽然很和善和尊敬,但内心里有一种不自觉的居高临下。

  记得小时候,二舅,老舅,从老家来城里看我们,都挤在一个大屋里住,他们不修边幅,衣服也很陈旧。由于在乡下常年与牲口打交道,布鞋上有股很重的马粪味,简直让我们兄妹无法忍受。我们冷嘲热讽,督促两个舅舅洗鞋子。鞋子洗了,那股味依然不能去掉,我们便催促他们一遍一遍的再洗。两个舅舅虽然不说什么,但能看出他们内心的压抑,不愉快。

  从小因家境不佳,身上带着“老呔儿”(北京比喻老家唐山话口音)味儿,感受到大院儿里人的轻怠。父亲年轻时从情感上对原生家庭的疏离。我们少年时对二舅、老舅的嫌弃。那不是一种传承,那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不同境遇的分别。也许某些东西是在社会进化中不可避免的,时光远去,岁月风化了记忆,但时间抹不去的的是那生命中缺失的少许的温暖!

  世界似乎是属于年轻人的,大多走向年迈的人像是成了时代的陪衬。人们更愿意倾听欢乐的音符,而不情愿去感受低缓的慢板。衰弱是活力的累赘,可又有谁能够阻挡老去的脚步呢。

  有几年从事老干部工作,每天跟老年人打交道,都说尊老敬贤,可心里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份工作,没有真正的从内心理解体会老年群体的需求和不易。看到那些步履蹒跚,日渐衰落的老年人,心里有的是应付跟麻木。感觉自己与他们的年龄差离得很远,甚至没有想过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也会老,自己真的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父母年纪大了,有时候自己内心都觉得自己,不太够孝顺,尤其是对母亲。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抚养我们的重担几乎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对我们照顾的非常周全,有时候甚至是溺爱。饭做好了,还要一碗一碗的给我们盛好,那时候吃饭基本上不会做汤,母亲怕我们渴,给我们每人端上一热水。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养生知识,也不知道吃饭喝会冲淡胃液,但我们幼小的内心,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爱。

  母亲年轻时候围着丈夫孩子转,很少想到自己。而现在母亲老了,生活压的她脊背变得很驼,个子也缩了很多,近几年,慢慢的感觉到母亲记忆力变差了,总是怀疑父亲偷了她的东西,有一些老年痴呆。

  母亲从来没对孩子要求过什么,长大之后在外工作,怕我们分心,总是叮嘱让我们不要惦记家里,只是希望我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可现在母亲老了,却像是没了依靠,以前她从来没有因惦记我们,让我们回家陪她,而这一年多来,几次回到家,她都让我们别急着走,多坐会儿。摁父亲的家乡话说,她开始"见嗑(惦念)人”了。

  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明白小时候那种对母亲的依赖,跑到哪里去了?面对她的絮叨,有时候会不耐烦。有时候也不太愿意多往家里跑。忙手头的事,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跟母亲的联系问候……

  人总是要成功的,在部队待过,坐过办公室,当过销售代理。跌跌撞撞走到今天,冥冥中一直在寻找人生的突破口,心里一直有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丰满的梦想,总是让步给骨感的现实。多少苦闷,多少漫长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如今依然在路上。名望,权力,财富,如今已被公知,社会全然接受,有钱有地位有名,成了社会赤裸裸的成功衡量标准。外在的浮华,内心的焦渴与狂野,双眼的迷茫,终究没有心灵憩息的港湾。

  时间很快,学生时期的玩伴,年轻时的战友。原来被老师家长认为有的以悄无声息的成为某某单位独挡一面的主要领导打架逃学追女孩的坏孩子,今天已成了不容小觑的行业大腕。谁想不通都没办,同样是人,境况已是天壤之别。

  而自己心中所梦想的成功,却依然离我不远万里,依旧是长途漫漫,征程如铁。大有时候对两手空空的自己,特别失望,甚至沮丧,讨厌眼前的状况。时代的浪潮奔涌前行,感觉像是坐在高速列车上,时间过得特别快,想停都停不下来。内心时时感到害怕、焦虑,不知还有多少翻盘的机会。

  平凡便是平庸,平凡便是失败,平凡是可耻的,对生活中失意、事业上没有所发展的人,人们报以冷漠,甚至是内心的鄙薄。不管是社会舆论上,还是对生活现实的认知上,人们更推崇的是精英文化。人们更关注电视上互联网上某某明星大腕儿,今天如何,明天又干什么了,眼睛成天盯着的是屏幕,越来越少的感知身边的人和身边发生的事,甚至忽略自己生命的真实存在。迷失在互联时代的人们,经验着以前几代人加起来经验过的事情,每天断片儿式的生活,有点儿像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随后什么也没留下,说这话没有贬义的意思,是现在很多人的生活现实,很忙,脑子却是空的。

  网上那些光鲜亮丽的演艺名人,商界大佬才是生活,而现实中的自己根本谈不上生活。平凡的人内心是压抑的,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卑微,一渺小。互联网把人与人之间拉的很近,即使海角天涯,也变的近在咫尺,丝毫没有距离。以前资讯交通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心却能离的很近,即使在海角天涯,那份距离沉淀后的情感变的很浓很浓。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近在咫尺的沟通,心却是天涯海角。

  以前战友朋友多少年也不能联系上,现在有手机,有微信,就在你的通讯录里,他的名字在那静静的躺着,却很少点开,那种浓郁的情感早已散去。有时手指想点开,却迟迟不敢发起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境遇,该聊的都聊过了,不知道再聊什么,能聊的,无非是事业、家庭,车呀房呀。话题会变得很敏感,就像聊天不能问对方挣多少钱一样。很可能无意中伤到对方,也伤到自己。

  金钱社会,人们更关心的是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关注的是对方存在自己生活里的价值,有利才称得上是朋友,而情感只是利益关系的佐料,没有了利益,情感马上失去分量变得无处安放。

  精英文化衍生出的是中国特色的攀比文化,说文化好听点儿,其实根本没什么文化。

  中国人干什么事都要个面,有报道一群朋友聚餐为争付款,最后竟大打出手。背后原因其实就是争个面子,显示自己别人面前多有人样。外国人一定理解不了这奇葩的剧情。这样的聚餐往往变了味,把本应充满温情的餐桌,变成虚伪的攀比较量场,成了一出闹剧,相互间带上面具,面对面,互相拿着、端着,不太舒服,却也无法放下。

  有人说过其实人和人之间就像刺猬,想靠近靠便会互相扎到,离得太远却又不能互相取暖,生活的现实正是如此。

  眼前的城市日新月异,充满了喧腾与繁华,当然也充满了活力。自己融入过,奔跑过,也为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抗争过,挣扎过。眼见韶华见远,青丝已去,却仍然孤家寡人,一事无成,只能仰天长叹!大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悲壮感受。

  见证过太多的普通人的苦苦挣扎,见证过太多的生活的挤压,内心真的不服。纵使是一粒尘埃,尘世中漂浮,无足轻重,也应是那夜晚的星斗,晶亮明澈,当空闪耀。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喜欢独处,更爱一个人单独不停的划手机,脑子变得混乱,变得一片空白。回想生活过往,日子很快但是不快乐。

  从童年离开家乡,那份温暖快乐的感受,几乎再没有出现过,本以为无论长多大,走多远,乡土的那份淳厚不会改变。可是我错了,家乡也在变,那份浓郁的亲情,像是兑了水的酒,早已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很现实,也有些势利,一样的看重利益,一切早已是物是人非。

  贫穷,衰弱,失败。人生种种抗争,一步步走过来,回首看去,不满,压抑,纠葛。其实最终都是跟自己在撕扯,是跟自己过不去,无法放下的人和事,其实不肯放过的是自己。

  (二)死亡的恐惧

  人们在一起很少谈论死亡,认为不吉利,在心理上也规避关于死亡的问题。大多数人对死亡有着本能的恐惧,那恐惧超出了死亡本身。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逃离死亡,但是没人能逃过这悲剧的结果。这份沉重,这份不能承受,对于活着的人,最终只能别无选择地接受。

  小时候没有什么死亡的概念,总觉得人会一直活下去。

  每回想起少年时,那些不知轻重的傻玩傻闹,都会后怕心有余悸。

  小时候我属于那种蔫淘,在大人面前很乖,和同院的孩子们和同学在一起,玩起来却淘的出格,没轻没重,也不知道身边危险四伏,真是无知者无畏。

  那时上下学,不像现在孩子还要家长接送,那会儿也没有哪家有私家车。我们每天上学都是自己背着书包,走到学校,放学又和同学一起一路玩儿,玩够了再回家。

  一天放学,我和我院里的同学,还有另一位班里最调皮的孩子,走到经常路过的一个大烟筒底下。不知是谁的提议,竟打赌爬起了烟筒。我所在的北方的城里现在都是统一供暖,大烟筒不太多见了。

  大烟筒是用砖加水泥一块块围起来的,烟筒外墙,有用钢筋一个个镶在墙里,一直通到烟筒顶的爬梯。那时高楼不多,烟筒可以用感觉高耸入云来形容,起码有十多层楼那么高,从底下往上望,都有点让人胆寒。

  年纪虽小,可都争当胆儿大的,谁也不甘心让人说自己胆小。小时候不知道害怕,也是从电影里学的,想当英雄。

  说爬就爬,三个人前后一起往上爬,可能一起的缘故,谁也不愿中途停下来。爬到半截的时候,感觉风有点大,眼睛不敢往下看,也不敢停,只是一个劲儿的盯着上面人的脚跟,往上蹬。

  现在想起来,如果正往上爬,从砖头缝里,钻出一只壁虎,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我可能会瞬间脑子一片空白,会不自觉的撒手,如果真是那样,也就没了后来的故事,也不会还对着屏幕写这些东西。

  终于爬到烟筒顶,风呼呼的在耳边吹动,身体有些不自主的摇晃。我们三个小学生,小心的站在烟筒顶的外延上。远处的楼群尽收眼底,心里有些兴奋。

  三个人摘下红领巾,边喊着边在空中摇晃。真不知道,当时哪儿来的胆儿,说了可能都不太让人相信,我们竟来回爬了两次,小时候真是太淘了。

  我们为自己的勇敢挺得意,第二天到学校,没想到被叫到了老师办公室,原来我们爬烟囱的地方周围,有国家重要机关,我们的行为引起了安全部门的注意,找到了学校,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这危险的冒险,成了我们少年时的回忆。

  死亡就像人的影子,在人生的路上如影随形,没人会知道死亡会在哪个路口出现。

  年轻当干事的时候,有过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部队搞活动,拍照片,之后拿到图片社去冲洗。回单位时,骑了一辆跑车型的自行车,在经过一个丁字路口的时候,眼睛的余光看到了路口右边对着一个院里,驶出一辆轿车。

  路口不大,也没有红绿灯。拐弯一定是让直行的,我是直行,目测预感到轿车一定会慢下来,时间完全够我骑过路口。没想到遇到个二把刀,私家车渐渐多了,二把刀也更多。

  过后我才知道司机是个高度近视,从镜片上就能看出来,他可能没有看到我,直接开了过来,轿车的车头,正碰到了我的自行车尾部。

  自行车一晃,我一下子摔了出去,因为在路口,轿车并不快,所以摔得也不没感觉太狠。正当我还趴在地上,摸不着头脑发懵的时候,就感觉到耳边,汽车发动机声音夹杂着风声,也就是几公分的距离,身后一辆大公交车,嗡的一声,呼啸而过,那声音,让我的头皮发麻,浑身颤抖。

  私家车司机吓坏了,也许是个新手,吓得他不知所措,下车一个劲儿的赔不是,说不行就上医院看看。

  正好路边有个修自行车摊,我把车子推过去,觉得也没磕破哪,修自行车得花点钱,也不知道身体内部是不是受伤,所以跟他要了200块钱。目睹了这一切的修自行车的师傅,都不禁在嘴里念叨,这点钱检查身体都不够。司机也怕在多事,赶紧掏钱,塞在我的手里,惊恐未定的开车离开了。

  虽然没去医院检查,后来我的右肋骨,疼了很多年,一到冬天就会更疼,我心里想可能是一、两根肋骨撞折了。

  人生的意外无处不在,人们并不能感知前方迎接自己的是福是祸。生活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变数,有时候自己心里会因为某些担忧,变得莫名其妙的焦虑,心绪变沉。自己的心其实一直是揪着的,即使是夜深人静,躺在床上睡觉,也能感觉到心在悬着,不能放松下来。

  近距离接触死亡。人生来就面对一大问题,死亡的恐惧。岳父去年去世了,他的身体状况从退休之后变化非常大,每次去,都会感受到他的衰弱的变化,精神状态一次不如一次,就像有一个东西拽着他一样,无法阻挡的走向生命尽头。

  看着他的身体及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家人都非常着急。岳父是个医生,一辈子给人看病,到老了却无法救治自己。

  他性格偏内向,不愿意与人多交流,每次去看他,都督促岳母,一定要带岳父出去多晒太阳,多与人交流,生活状态积极起来。可是岳父变得越来越固执,不愿意动,也不愿意出去,坐在客厅里也是看电视打盹。家里人都变得很不耐烦,我也打心里不理解,甚至有些鄙视他这种,自甘坠落,破罐破摔的状态。

  衰老和死亡一步步逼近,悄无声息的抽干夺走我们的生命。岳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因心脏问题住院,我们照顾他,用尿壶接尿的时候,他的生殖器,几乎缩到了身体里,只露个小头,尿出尿来很不好接,这让我感到很奇怪和吃惊,生命的衰败呈现如此的形态。

  一个亲人的生命,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却无论如何无法阻止远去的脚步。

  他走了,生命最后时刻竟如此的无助,我们与他近在咫尺,看着他被痛苦折磨的一会儿躺下了,一会儿又要拼命的坐起,汗珠一滴一滴的从他的额头上稀疏的白发间往外渗,目光越来越散,可我们,只有眼泪,却什么也做不了。一个生命,一个亲人,在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无论如何帮不了他,这就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

  同样是生命,即使面对面就在眼前,也可以是两个完全处在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不知痛苦为何物,身体安然,温暖如春,另一个却寒冷彻骨,万箭穿心,无处躲藏,整个人已滑向无底深渊。

  他的身体,就像一片空中漂浮的落叶。我的一只手扶着他已经不能再瘦的胳膊,另一只手极轻极轻的贴着他的臂膀,从上往下抚慰,想以此减轻他的痛苦。声音带着哭腔,低低的不断重复,“没事儿的,没事儿的……”。

  生命竟如此的轻,如此的脆弱。生命没有依靠,那份飘零,那份孤苦无住,让我感到深深的悲凉。

  死亡站在生命的另一面,沉默不语,当它开口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没了声音。

  (三)绝对隐私

  每个人都有隐私,大部分隐私,会藏在心里一辈子,也不会向他人说起。之所以叫隐私,对有隐私的个人来讲,那个称得上叫隐私的事儿一定是非常重要的,难以释怀的,所以才隐埋起来,就因为重要,它会伴随在我们生命岁月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说到隐私,就不能不提到"性”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意识形态里,性的话题是忌讳的,也是极其敏感的。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性是低级的的,不洁净的,是难以启齿的。

  古人云,食色性也,对性需求,就跟吃饭一样,是人的本性。在西方有佛洛伊德,对人的潜意识研究,认为性的意识,左右着人一生的一切行为。而在我们国家,在我们的人生成长当中,性却从来没有在正常的渠道,作为一个重要人生课题,被提出过,被重视过。

  在我们的教育中,性似乎被抹去了,翻篇了,被社会性忽视。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有生理卫生课,是在生物课里面,上课的时候,老师直接一句话带过,让大家回去翻翻书。我们的性教育,都是从性本能的探索中,和同伴们私下里的议论中,或是不正常渠道得到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到了中学,院里的孩子,比较大一点的,大家手中,流传着一个手抄本,叫《曼娜回忆录》,名字很有点洋味。我们偷偷轮换着看,故事的情节大胆,露骨,特别是以女性的角度,描述对性的渴求,完全颠覆了一个少年对女性的认知。

  其中的章节,我现在还有印象。当时看的是脸红心跳,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印在心里,在人生的岁月中,时时出现的脑海,这就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性性教育,性启蒙。

  再大一些,到了社会上,接触到的是黄色光盘,那赤裸裸的视觉冲击,满足青年人对性的饥渴。其实到了现在,性教育一样好不了哪去,依然是极其敏感的话题。只不过是网络发达,人们更多的通过,资讯渠道,接触到性。

  在我们小的时候,男女之爱是崇高的,纯洁的,而性是龌龊的,低下的,心里想都觉得是罪过。处女情节还是很重,周边如果哪位成人,出现婚外情,会被严肃的处理,也会背后被人们指指点点,被人们嘲笑。出了作风上的事儿,在这个人今后的岁月,很难再在他认识人当中抬起头来。

  最初的性经验,其实还是在童年时代,在老家,家里的狗生了小狗,那时都穿开裆裤,一次蹲在院里,逗小狗玩。小狗可能是本能的,在找奶喝,一下钻到我的裆下,叼住小鸡鸡,快速的吸吮起来。小狗还没有长牙,那份从没有体验过的舒适感,极度刺激,像暖流一样,迅速穿遍全身。很快有要尿尿的感觉,想把小狗推开,但很难推动,生殖器被小狗死死的吊住,还在不停的吸动,尿阻挡不住的喷到了小狗的嘴里,呛的牠直咳嗽。

  性的意识其实在人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而整个社会对性的忌讳,人们对性的意识是扭曲的。从小伴随着性经验的体验,手淫呢,幻想啊,这些使得自己,在人生成长经历中,伴着深深的自卑感,每经历一次都会认为自己是肮脏的,龌龊的。不敢接触女孩子,尤其是到青春期,遇到活泼开朗的女孩子,离得近一点,就会特别紧张,眼睛不敢与对方对视,浑身肌肉紧绷,脸红心跳。

  即使到现在,遇到漂亮的女人,也会是这样。小时候,从接触到的大渠道灌输中,总感到男人大多是恶的,不洁净的,而女性是纯洁的,善良的,就像红楼梦中贾宝玉说的,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不干净,丑陋,美丽的女人一定是身上散发着清香,带着母性的圣洁。

  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实却让我看到,其实对待性,男女区别不大。女人跟男人一样,一样吃喝拉撒睡,一样的食人间烟火。现在时代也变了,纯洁、善良、贤淑早已不是现代生活的时髦词了。

  性压制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压抑,是整个民族的自卑,这并非耸人听闻。性的压抑,是整个民族性格的萎缩。尤其是男人,作为社会的主导,自卑心里可能更重。外国女人评论中国男人印象,往往都是羞涩的,缺少男子气概的。

  长期的性压抑,扭曲的心态,造成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有个极端案例,某某贪官,利用职权包养200多个情妇,用MBA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性的这份饥渴,让他葬送了政治生涯,也葬送了一生,有生之年,他也很难,从这份对性的苛求当中解脱。

  还有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堕胎现象,社会境况之严重,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还有关于性心里畸形,延伸出的其他犯罪,及恶性事件,都与早期的青春期,性的无知,压抑扭曲有关。

  我从小就有些自闭,有些社交恐惧症。年龄都挺大了,心理上还是个“小男人”心态。这在中国,我想并不在少数。这都与早期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缺乏性心理的正确疏导不无关系。这种从青春期到成熟的成年人之间跨越的断裂与缺失,直接影响到了人生活工作家庭子女事业,方方面面。终其一生,心灵在阴暗的牢笼里哭泣,永远无法照到阳光。

  性其实从来不是单单的只是性,性是人生的本身,没有性,我们都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性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到我们人生的幸福与否,人生走向,乃至国家的安定与发展。

  关于隐私,当然不仅仅在性的方面,还有其他方面。对于讲真话,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挖掘真理的历史,而发现真理,一定是在讲实话的基础上。说真话,并不能破坏和阻止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禁锢和压制说真话,才是一个民族的灾难。

  封建社会的太监文化,趋炎附势者畅行,仗义执言者逐罚,闭关锁国,最终葬送了一个王朝。文革时期假大空盛行,改革开放初期引发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恰恰证明了真与假的两种不同结果。

  卢梭,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生前写了一本自传体的书《忏悔录》,书中写了一些一生当中自己不为人知,难以启齿的隐私和阴暗面,他的书成了世界名著,启迪着后世的人们。

  他在书中有段话,“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生活中太多的粉饰,迷住了人们的双眼,掩饰了生活的真相,甚至让人们失去了说真话的能力。

  文革的时候,很多是以革命的方式掩饰,现在更多的是金钱下的方式粉饰。看来有些东西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很多人知道《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大摇大摆的走在街上,围观的人群没有一个人敢说出真话,只有一个孩童最后揭露了事实。太多的人在生活中想当皇帝,即使是欺骗别人欺骗自己,而很少人有勇气当天真的孩童。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皇帝,每个人也可以做那个说真话的的孩子。

  不知道为什么,上帝创造人要让人穿衣服,这层衣服让人的身体与外界隔离开来。衣服能御寒,也能装典人的身体,按现代话说能让人更有仪式感,同时也挡住了人的羞耻感。

  身体是美丽的,也是丑陋的,记得当兵的时候在报社里实习,编辑组组长与一位版面编辑,有意见不和,两人还是老乡。编辑私下里表达不满说,人脱光了,进澡堂子,赤条条的还不都一样,干嘛总是把自己弄得高高在上。是啊,人的本质其实是赤条条的,而外在的包裹,却往往让人们忘却了本质与真相。

  身体本身就是隐私,不管美丽丑陋与否,我们都会好好的包装,好好的呵护。灵魂赖以托付的这个身体,时时牵绊着我们千丝万缕的念头,就像一部汽车,我们时常要关照它,精心的维护,小心的呵护,才能在人生的大道上平稳的行驶。

  本人身体属于那种从小比较弱的体质,消化系统一直不太好,记得小时候,胃疼起来,大夏天,自己端着吃饭的碗,坐在门外的台阶上,肚子疼的直冒汗,还在慢慢的一口一口吃碗里的饭。

  直到今天肠胃的问题,还一直困扰着,换了无数种药,保健品,都没有彻底控制。没人愿意听你倾诉,很多时候你也无法倾吐,可能跟最亲的人,也只是偶尔提一下。

  影响你最深的,也许正是无法道出的。别人永远无法体会你身体问题带来的那份痛楚、无奈、争扎,没人能代替,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

  身体的问题,就像一个牵绳,左右着人生的方向。一个问题好一点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从来没消停过,以前是消化系统,现在眼睛又出了点症状。一次失败的手术,使我的眼睛,慢慢的出现了复视。以致我不敢长时间的看手机,本来就比较自我,现在更是不愿与人多打交道,生怕看出眼睛的问题,出去戴个大墨镜。

  人就像一部机器,哪儿出了点问题,不管大小,都是要坐卧不安。一个感冒,皮肤上有个很小的刺,都会让你,瞬间从舒适变得烦躁。有些问题甚至会让你对生活的态度产生改变。身体问题的牵绊,也会让你改变人生的轨迹。

  当兵的时候,国家正改革开放,感觉所在部队相对局限,发展面也相对窄。真想到地方大干一番,可就是因为身体的困扰,最终选择了平稳,留在了机关,一呆就是多少年。

  经历了那么多,很多时候会感叹生命的脆弱,我们的梦想可以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而我们的身体状况,如影随形,时时刻刻把我们拉回到现实当中,时时刻刻提醒,慢下来,慢下来,要审慎前行。就像幻想与现实一样,可以做梦,但首先要生存。

  不过还好,身体的状况,让我多了很多自己的空间,更多的来思考生命,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虽然很多时候是想不明白的,但也让自己面对纷繁的生活,变得平和了很多,也接受了很多。这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每个人都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她的芬芳”。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这才是生命。每个人终究也是完美的,因为他始终绽放着独特的芬芳。

  终究是要面对,积极应对才是正确的选择。很多事,经历过之后,回首过往,不过是过眼云烟。一路走来,匆匆几十年,人世间的变化,已是翻天覆地。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却始终没有变,站在天空下,斗转星移,归来时才发现仍是那个青涩少年。

  我们不愿意说起的这些话题,这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就像背后的金主。面对生活这盘“黑暗料理”,如果真把自己当成盘子里的菜,太过于深陷其中,入戏太深,那人生很多时候也会真的成了至暗时刻。

  传统文化当中常说开天眼,第三只眼,其中的意思或许就有,冷静一下,换一个角度,把自己摘出来,更高一点,更宽一点,审视审视,反观一下,生活也许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情景。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走出了很长很长的时间,纵是千辛万苦,百转千回,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成功的钥匙。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谨小慎微,慎思谨行,躲避着生命的无常。在人生的路上,在冰风雪雨中,在高山大海间,我们踽踽独行,把受伤的心小心隐藏。我们有一百个理由怨恨,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诅咒,我们有一万个理由放弃。走过,累过,经历过,在生命的某一个时间,忽然幡然醒悟,其实自己忘了,寻来找去,是在找寻内心那份迷失了的爱,其实那份爱从来没有离开过,它代表着关于美好的一切。只有爱我们才能成功,只有爱才能躲避无常,只有爱才能坦然面对,海阔天空。这是我们唯一能把握的,也是我们从来不曾丢失的生命源泉!

  人生像是一场与命运,与死亡,与自己的对话,既是人生这场戏的主角,更是这场戏的导演。我们从来不是盘里的菜,而是自己人生魔术师!

  (完)

  作者简介:

  李兵,曾用笔名:行宽;行者独尊,曾在西北戈壁当兵。在《解放军报》、《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等中央及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出版图书《海军英豪》(海潮出版社),《团旗,团徽,团歌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