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我的远祖在山西省扶风地区,应该说和三国时的大将马超同源同宗,随明朝洪武年间的人口大迁移,从老鹳窝大槐树出发,辗转定居在紧靠微山湖边的村庄,后来又迁到江苏铜山县兴安镇,到先祖马文举时,从铜山又迁移到现在的马河口村。
马河口村可以说是依山傍水,村前是一条小郭河,又叫明河,据考证从上游一个小诸侯国的护城河而来,两岸杨柳依依,四季流水不断。河南不足一里地有一座小山,叫九鼎茂陵山,山不算很高,站在山顶,远处的村庄阡陌尽收眼底,晴天可以看到滕州城的龙泉塔。在村西有一条大沙河,原为发自邹城东北凤凰山的漷河,河床有二里多宽,为鲁南地区的一条大河,乾隆12年有农夫在前坞沟处引水浇田,可巧山洪暴发,引发了历史上的“漷河窜荆”。从此,村西的大河改道后成了长五里的干沙河,但我记事时老河道仍有流水,成为一条盛产西瓜、花生、苹果的沙河滩。也许紧靠河水的缘故,村庄四周杨柳茂密,河滩上沙子金光四射,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村后是一条从微山湖到东部山区的一条骡马大道,湖里的鱼虾、大米,山里的药材、牛羊都要从这里经过,一年四季车水马龙。
先祖马文举迁到马河村时,又生四子,人口旺盛。因此,目前居住老家的人口皆为老四支。而我祖上一支为长支,居村东头,号称木匠门里。我的爷爷兄弟四个,他为兄弟中的老四,名讳运兰,兄弟中他最善良、精明能干,又上过私塾,也算村里的文化人,娶漷河北大户刘家女为妻,因爷爷长相好、人品好,又精明。娶奶奶时,娘家不仅陪送丰厚的嫁妆,还划过来几亩地为生活依靠。
爷爷后来在滕县八大家的大地主党家做事。因爷爷年轻有为,成为党家大管家。清朝后期,党家已能发行银票,对外以票兑银,爷爷掌管党家银票汇兑。后来党家内部亏空,收不抵出,无法兑现外出的银票,出现了银库亏空。但又怕露出家底,因而生出了毒计,将年仅36岁的爷爷毒死,对家里报信得暴病身亡。
当时爸爸只有12岁,二叔9岁,奶奶乃一妇道人家,又找不出什么理由,无法申辩,只好在族人的帮助下掩埋了爷爷。年幼的父亲和二叔在奶奶的照料下生活,实在过不下去,奶奶到娘家要点粮食添补糊口,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后来家里实在困难,父亲跟族人干木工,二叔先跟大户人家放牛,后来以孤儿身份,到滕北美国人基督教会开办的宏道院中活命。
奶奶去世后,家族更加困难,年幼的父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帮人打工挣点高粱谷子帮衬家里生活。由于上过几年私塾,还帮助村里算算账,家里干点木工,打纺棉车、烟斗子到集上去卖,维持生计。解放后,父亲担任生产队里的会计,由于父亲干事认真,虚心好学,帐目清楚,很受村民的拥护。上级也经常表扬,被列为滕州市三个家庭收入调查点之一,为上级收集农村家庭收入资料,常常有济宁地区、滕县计委统计部门的干部来马河村考察。济宁地区商校的学生也分期到俺村实习,父亲也多次受地区、县里的表扬。
1914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县城办了基督教小学以后,接着又在我村办起了全县第二处教会小学,吸收贫困农家子弟上学,传授教会圣经及语文、数学、地理等知识,后来,二叔在教会又学习了医疗知识,成为悬壶济世、为周围村民看病的医生。解放后,基督教会解散,二叔和一起在滕北宏道院学习的婶子结为连理,一块从事教育工作。后来婶子因为有文化,接受新知识,被推荐学习新法接生,二叔到乡镇医院当了大夫,父亲和二叔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生前一直受到乡邻的爱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8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