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菲。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驾的这首诗,是他在弃官归隐之后写写的。主要描绘写人们祭祀土神的节日活动中欢乐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热爱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时候的人们,在春秋这两个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活动,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图片来源于网络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诗开篇不去直接描写“社日”的场面,而是去写农村的风光景色。鹅湖山这儿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不可多得的归隐的地方,而湖边,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放眼望去,田里庄稼绿油油的,丰收在望,村外的景色更是迷人;而村内呢?猪满圈,鸡栖埘,到处都是富裕的景象。诗人没有用一个字去写作社的事,然而,就已经烘托出节日盛大的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社会安宁,没有盗贼。“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和谐安宁,这个细节描写,不仅表达出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日,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不写作社时热闹非凡的场景,而是写结束时候的场景。“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木的影子在地面越拉越长,表明时间已经到了黄昏时候。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鹜。同时,村里植有“桑柘”,说明家家养蚕。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诗人不写散后的狼藉满目的场景,而是去写归路的农民,个个喝的醉醺醺的,在家人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的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社日》这首诗,诗人不按照题目写社日这天如何进行,以及场景的描写,而是通过农村环境描写,以及节日尾声的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等侧面描写。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虽然诗人的笔墨不多,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像诗人所描写的那么美好,诗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如果自然灾害很少,农民又丰收很旺,过节的时候,也会有开心热闹的场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热爱,对田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9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