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就不断在告别,告别年幼、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告别朋友,但其实“告别”在唐诗里也是非常重要的主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壮别,以豁达扬名;《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俊别以风流取胜;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是畅别,深情款款而又清新直白。“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送别诗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因为其他的送别诗,主题都是以诗的形式存在,而这首诗写成之后很快就谱成了曲,不仅在诗人之中传颂,也在歌女口中传颂,从唐朝一直唱到宋朝,到明朝人们对这首诗再进行再创作,重新编词谱曲,成为一首琴歌,现在作为十大古琴曲之一的《阳关三叠》就是根据明朝的琴歌改编而来,所以这首诗的别名又叫《渭城曲》和《阳关三叠》,这首诗题为《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人名,安西则是指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西域的一个机构。王维写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所在地在龟兹,龟兹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兹,“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在讲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渭城其实就是在秦朝都城咸阳所在地,汉朝改为渭城,在长安的西边,唐朝人从长安往西走,第一站就是渭城,元二去安西都护府自然要经过渭城,但是王维呢?王维却是特意送出长安、送出渭城的,这一送送出了六十里,在古代,这是整整一天的路程,这就是情分,因为在头一天开始送行,一直送到渭城的驿站,两个人在驿站留宿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再正式告别,所以才会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两句诗是实情实景,那到底是怎样的景色呢?朝雨洗去清尘,客舍和柳树一片青翠,跃动鲜明,朝雨刚润湿尘土就停了,路上一片清爽洁净,雨后清润本是寻常景致,但今天格外动人,是离别使人熟视无睹的久居之地恢复了新鲜的感觉,像是第一次看到雨后的渭城绿的如此生机盎然,清新明朗,这可爱的青翠让人流连,而此时却要离开,去往茫茫的风尘大漠,离情于是更浓了,多看两眼吧!将蓬勃的绿意记在心里,在大漠中渴求色彩和生机时,“客舍青青柳色新”便是可以反复咀嚼的心中绿洲。一切景语即情语,好的诗人笔下没有不带感情的风景。垂柳是送别树,柳的谐音是“留”,代表着送行之人依依惜别的心意,这是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意思是:人离开家乡不就像枝条离开树枝一样吗?但柳条是最容易活的树,它的枝条可以随插随活,所以用它来送给远行的人,祝愿他像柳条一样随遇而安、四海为家。有这么多的意思在,柳条就成了古人送别的伴手礼、也成了送别的代名词。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所以我们一看到柳色新就知道这虽然是一副最明媚的风景画,但是里面也有如柳丝一般既柔且长的情丝在,牵着元二的马、也牵着诗人的心,只是这样的情绪藏在景色里不露出来,这就是诗的蕴籍所在。‘’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仅指安西旧友,更指完全不同的人物和风俗,“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想至此,诗人‘“劝君更尽一杯酒”,想要用殷勤的醉意贮满岁月,待友人到了“无故人”的安西仍可打开。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在历史上影响特别大,几乎成了送别的代言诗,被反复应用:刘禹锡的“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的“所唱阳关第四声”,都是从这首诗演化而来的,所以后人评价说:“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9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