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诗词中,有一类诗借古喻今
作者通过回顾古人的业绩与遭遇
或讽、或劝,不一而论
但大多饱含作者苍凉而悲壮的情感
这一类诗就是怀古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当时的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此时,主战派的韩侂胄执政,辛弃疾被重新启用戍守江防要地京口。此时的辛弃疾内心十分沉重,他深刻的清楚政治斗争的险恶,在忧心自身处境的同时,对于韩侂胄冒进北伐忧心忡忡。
在这首诗里,他古事为例,刘义隆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拓跋焘抓住机会,重创刘义隆,致命北伐失败。辛弃疾以刘义隆北伐的失败想警示宋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可惜,辛弃疾的一片丹心却并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可悲可叹。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张养浩晚年的作品。这首散曲写了作者途经潼关时引发的感慨。
潼关历来是兵家要塞,这里引发的战争数不胜数,而在战争中,作为六朝古都的长安,曾经是何等的繁华,如今却沦为一片废墟,令人感伤不已。不论是何种战争,带来的不仅是城池的衰败,更带给百姓深重的灾难。张养浩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为饱含深沉地人文关怀而流传至今。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作者借古讽今,借用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诗人警示历史会重蹈覆辙,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尽逐,叹门外楼门,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中国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的一生都离不开改革这两个字。他一心想要改变宋朝以来积贫积弱的朝廷现状,进行变法,强国强民。也正是因为变法,王安石的举措受到保守的派的反对,两度罢相。变法改革将他从仕途巅峰又跌到了人生底峰。可能对于王安石来说,仕途高低并不在意,真正在意是国家是否富强吧。
根据诗意考证,这首诗可能作于王安石罢相任江宁知府时所作。全诗通过对六朝历史的教训,表达对北宋现实社会的不满,透出深深的居安思危的意识。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东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古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汉元帝时,以宫女王昭君为公主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从此汉朝和匈奴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昭君出塞于是传为千古佳话。
在此处,杜甫借昭君的经历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此时的他也正远离故乡,不得明主赏识,处境和昭君相似。杜甫感叹不辨美恶的君主又岂止是汉元帝一人,后来有多少人才仍在抒发着感世不遇的情怀!昭君之怨,又何尝不是他之怨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9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