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留守儿童,人们的心里,总会泛起同情。然而,我却先泛起了厌恶。
认识一个留守的孩子,每次见到我,总是没有分寸地同我开玩笑。遇见我独行时,还总过来对我勾肩搭背。上课时,会偷偷解开我的鞋带,或者悄悄取走我的u盘……
这样的孩子,如果成绩好,平时梳洗打扮也干净利落也便罢了,她却脏兮兮的,成绩也是全年级垫底。
没来由地讨厌她,然而,当我知道,她的身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偶尔回家时天天争吵,还总说是为了她,父母才非要在一起互相忍耐。
拥有爱时,甜蜜相拥;爱离去时,挥手再见。不纠结、不牵绊、不撕扯,体面离开。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亦是对对方负责,更是对孩子负责。
相爱容易相守难,这世上有太多父母,爱早消散,却为了孩子而将就一生。
需知道:家庭和睦,孩子方能成器。
若父母感情不再,和平分开,对孩子才说,也是一种爱。
01
为孩子将就一生,对孩子的伤害远大于离婚
我有一个邻居哥哥,从他二年级时起,父母隔三差五争吵,严重时甚至大打出手。
记得有一次,他因在学校没考好,被老师要求叫家长到校。父亲知道后准备揍他一顿,却被母亲护着不让,父母为这事争执不下,扭打撕扯起来。
因争吵声太大,惊动了许多邻居帮忙拉架,他们却越劝吵得越凶,甚至闹到了派出所。
然而,这件事之后,他们的日子还是照旧过。别人家周末过年总是欢声笑语,他家却总是鸡飞狗跳。
见多了父母的争执,他的性格慢慢受到了影响。
从自信开朗,变得自卑自闭。成绩越来越差,还越发喜欢惹是生非。
后来,因他渴望逃离来自家庭的压抑,他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多年不曾回家。因为惧怕活成父母那样,他从来不曾谈恋爱,甚至从未想过要结婚。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经说过: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原生家庭的痛,常伴随孩子的一生。
父母没有感情,还勉强在一起的家庭,孩子感受不到爱,对世界淡漠、对婚姻失望。
婚姻若是走不下去了,与其相互忍受,不如体面离开。
留下彼此美好印象,忘记彼此有何过失,让孩子拥有宁静的岁月。这样对彼此好,更是对孩子好。
02
只要心中有爱,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去年,我的一个同事离婚了。原因是男方赌博,一夜之间输了五万多元,而且是第二次这么做。
遇到有不良嗜好的伴侣,孩子又在青春期这么关键的教育阶段,当初不少人劝她息事宁人。老公虽然偶尔赌博,但人品尚可,可以再调教,离婚可能影响孩子学习。
可她觉得失望了,不爱了,便坚定放手。
离婚见人品,果不其然。他们当初的离婚,平静得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就那么静悄悄地分开。然而,他们并不是为了展示人品而这么平静。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的离异,是孩子选择的。
同事决定离婚前,开了个家庭会议,问了孩子意见:我们不相爱了,也不想共同生活了,可以还原为两个家庭吗?孩子同意了。
从此,爸爸家是爸爸的家,妈妈家是妈妈的家。
父母有矛盾时,不在孩子面前针锋相对;遇到大的决定,比方离婚,与孩子共同商量,而不是直接通知孩子,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果然出息懂事。
她的孩子现在在我的班上,成绩一直稳定年级第一,活泼开朗也一如往常。
拥有爱时,甜蜜相拥;爱离去时,挥手再见。不纠结、不牵绊、不撕扯,体面离开。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亦是对对方负责,更是对孩子负责。
孟非说过:讲到单亲家庭,人们总以为缺少爱,但是可能有另一种情况,单亲孩子可能得到两个家庭的爱。
如果婚姻不幸,不要惧怕。只要心中有爱,单亲家庭一样可以把日子过好。
03
父母之爱子,需计划长久远
龙应台说过:所谓,父母与子女,不过是相识一场,终会目送他离去。
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生,离开父母奔向社会时,孩子唯有羽翼丰满,才能让父母放心。
毕竟,除了自己,谁也无法照顾谁的一生。
是的,真爱总是着手眼下,顾虑将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可是,具体怎么做,才算是为孩子考虑长远呢?
我们可以这样做:
(1)及时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前不久读了一封家书,很有感触,这是一位狱警母亲写给18岁生日的女儿的信。
狱警,大部分时间需要住在单位,看守犯人。由于工作缘故,这位母亲,很少有时间回家陪伴女儿。
母爱无边,她珍惜能与女儿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不在身旁时,她会通过电话和网络,了解女儿的一举一动。
每一次女儿的收获,都会有母亲的甜蜜祝福;每一滴女儿的泪水,都会有母亲的温暖慰藉。
多年来,这位母亲用行动关心着女儿的点滴成长,并时不时向女儿表达爱意。
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在母爱的呵护下,狱警母亲的孩子,自信、勇敢而美丽。
(2)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榜样。
为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古时候孟母三次搬迁,现代更有父母专门为孩子打造学习氛围。我的一位同事,做得堪称典范。
不想让孩子看电视,自己先不看。想让孩子看书,首先自己阅读。为促进孩子深度阅读,夫妻俩专门在孩子面前讨论书中内容,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
高中那几年,夫妻俩总是深夜阅读,直至孩子熄灯。
毫无意外的,孩子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塞·约翰逊说过:与其发号施令,不如身体力行。
确实如此。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唯有父母重视教育,爱好学习,孩子才能好好学习。
(3)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线,助力孩子走向社会
抖音上看过,韩国人喜欢喝酒,一个韩国父亲在女儿18岁生日那天,带女儿去喝了一次酒,庆祝她的成人礼。
女儿喝醉后,父亲给她留了个字条:今天,你喝了两瓶酒后醉倒,说明你的酒量是两瓶,以后出去喝酒,不要喝超过这个量就好。
很感触这个父亲,为孩子试探酒量,更为她做了许多事来丈量世界。未来,有了人生深浅的孩子,应对这个世界,会带着父母的方法 ,能避免自己吃亏。
所以说,真爱总是着手眼下,顾虑将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结束语:
爱孩子,并不是要给孩子多少物质或陪伴,而是应当给孩子足够的爱。
共忆一首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爱,永相随。
作者简介:踮脚微笑,来自新疆兵团的一名中学教师,国家心理咨询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2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