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欧阳修的踏莎行翻译)

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欧阳修的踏莎行翻译)



宋朝是文人的天堂,在国家重文轻武的格局之下,各路文学大家官居高位的不在少数,即便做不了大官至少可以有更大的可能登上政治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抱负。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这都是执天下文章之牛耳的风云人物,这三人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亦是政敌。不论是王安石反对欧阳修,还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他们都是出于公心。他们都是为了心中那个致君尧舜经世致用兼济天下的梦想,至于略有分歧那是不可避免的。

相信在文学方面,他们始终是惺惺相惜。至少欧阳修其人胸襟气度非凡,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欧阳修贵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谓是实至名归,相信他的文章《醉翁亭记》大家都曾拜读过。除了文章精妙绝伦之外,欧阳修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尽显才情,诸多名篇至今流传不衰。比如这首《踏莎行 · 候馆梅残》。

《 踏莎行 · 候馆梅残 》

宋 ·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用了两个人物的视角来表达离别的伤感。上阙是以离人的角度来诉说。他在梅残柳细的时光中继续着远行之路,春草离离杨柳依依,好风送暖吹人衣。这是多美的景色,但是这景色之中人却是无心欣赏,他无奈地扬鞭催马赶往远地,心怀忧苦离愁如水。回望来路,再无一丝熟悉的痕迹。天涯漂泊渐行渐远,归程何日尚不可知,无处安放的离愁黯然生长。

下阕中则是以思妇的视角来描写的。离人远行之后,她终日相思落泪柔肠百转。忍不住登楼遥望之时,看到的只有春草的尽头兀自耸立的春山。山外的世界只能靠想象了,山外的一花一木也许和自己这里一样遍染愁情。而那令她思念着的行人正穿行于其间,想来也是伤情不已。

两人的愁肠百转在视角的切换之下在这首词中产生了一种共鸣,各自的相思之情都有了回应。他们自身是一无所知但是读者可以用全知的视角来感受他们的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带着思妇哀愁一路飞越芳草春山到达远行之人的身旁,也可以让远人的心思重回旧地一诉衷肠,时空和情感都得到了放大变得辽远幽深,十分精妙。

欧阳修这首词写的哀婉多情、柔肠百转,这只是他的一种风格的作品。如果大家喜欢欧阳修的话,可以去读一读他其余的作品,深入感受一下这位大文豪的旷世才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