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是孔子一贯的政治主张,也是做好领导者的大智慧。作为一个领导者,若想管理好一个团队,应当有着良好的德行,成为下属们的表率,有担当,有责任,不懈怠、有格局,有使命,有远见,举贤人。
而作为一名职员,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事应该有条有序,忠诚敬业,完成工作任务,并提升自己的“才”与“仁”在公司的历练中得到成长。
译文: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不误农时
解读:节用上:公司花钱大手大脚,现金流转不好,随时都有倒闭的风险。
爱人上:公司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财务报表健康,公司的健康是来自于人的健康。公司里所有的人都在不断成长,这才是一个好公司。
译文: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解读:管理者要管,但管的一定不是小细节,而是指引大方向。像北斗星一样稳稳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那么下级的执行者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如果一个高层领导的管理落了“窗户谁关”“地没有扫干净”等等小细节上,那么基层员工会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觉得什么事情都要征求上级领导的指示,才敢办事,那整个公司的运转都会低效。
译文: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解读:用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来管理公司。如果一个公司只想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其员工,时间长了一定会出问题。因为大家觉得只要遵守规范就好了,不会努力创新,连干劲都会减弱。如果一个公司有明确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然后再明确告知员工企业红线,那么这个公司将会充满活力。
译文: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不正直的人之上,则百姓就服从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解读:孔子认为,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君主,在选拔人才时应唯贤是举,远离小人,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标准,让人民真心佩服。孔子提出的这种治国思想,也为后世挑选员工确立了新的标准,即任人唯才与德。孔子在此处论政,其中心是用人的问题。
译文:举止端庄,能赢得尊敬;敬老爱幼,能赢得忠诚;任用贤良,培养人才,能使人勤勉。
解读:管理者不仅要识人善用,提拔有才干的人,还要注意培养那些暂时能力不足的人,让他们也获得成长,变得更强,这样整个部门乃至整个公司才能高效地运转起来。所以领导者千万不要忘了给属下赋能啊。
译文:上级尊重下级,下级忠于上级。
解读:有的领导总喜欢给员工洗脑,要让大家“感恩”公司,拼命工作来回报公司。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员工心里不但不会真的感恩,还会更容易计较眼前的各种利害得失,而不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成长。有建设性的上下级关系应该是,老板只规定企业的“红线”,对员工只要求“底线”,充分尊重员工个体的差异和各自的职业发展规划;而员工要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是一味地完成任务交差下班,而是多去想想怎么优化工作流程,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
译文:(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解读: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当权者,更多的时候应该以身作则,依靠个人的言行和魅力来影响和感召他人,而不仅是靠发布施令。自己做得好,不用命令别人也会跟着学,如果自己做不好,即便你依靠行政强制去推行,也是没有用的。
译文: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 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
解读:人生在世,为人处事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才能够使生活获得幸福,事业取得成功。想要做一个好领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出门工作要像去会见重要的宾客一样,严肃恭敬。不管是领导也好,普通职员也罢,要想有所成就,敬业,也就是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放在现在来说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有强烈责任感,克勤克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启示人们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也不要强求别人去做。领导者应树立一种平等的观念,自己觉得困难危险、无法完成的任务,最好不要推给下属。
译文: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解读:为人处世是一种智慧,要能审时度势,依据环境决定进退。一个人再有才华,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也无法获得成功。条件不允许,退隐保全性命,则是明智的选择。另外,为人应该做事谨慎有序,有勇有谋。有勇无谋是莽夫,无勇之人是懦夫。
译文:办事得讲究个顺序,先有仁心,再谈礼法。
解读:这句话提醒我们打好基础,认真有序,先学会走,再学会跑,一步一步地来,做事才能稳稳当当。
译文: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结交士中的仁人。
解读: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不仅要准备好工具,也要为完成事情准备必要的条件。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了,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能更顺利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你想对人民、对社会有所贡献,就必须先搞好人际关系,结交贤达有智慧有仁德之人,让自己进入上层社会,这样就能获得施展才华的职位,并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如此种种,都是在做准备工作。
译文: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好哇!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得着吗?
解读:此章时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表明了社会礼法制度。摆正人与人之间名分关系,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各归其位,摆正位置。同样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译文:子张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解读:此章谈论的是从政为官要忠诚和勤谨的问题。身居官位,则要始终如一,不要懒散,懈怠政事。执行君令时,要以忠信,竭心尽力而为。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方面的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先做到端正,谁还敢不端正?
解读:孔子十分注重为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上位的为政者能够做到正己,以身作则领导榜样的力量,下属也会深受影响,不敢越矩。
解读: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以为杀掉违法乱纪的人,而亲近有德的人就能使天下有道。孔子则一向主张以道德感化人民,不主张刑杀治国。在谈到政治效应时,主张以德政来使民心归附,杀伐虽然能威慑众人,却不能真正使人心归服,而且容易埋藏危险的种子,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杀光,以仁德治国,得民心者得天下。
译文: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
解读:从政六字三原则:“先之、劳之、无倦”治理一个国家如此,管理一个公司同样如此,作为公司的领导,当大家在做具体的工作时,得想在员工的前面,想别人之所未想,提前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在具体的规划制定之后,要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一起努力,甚至要比员工更加努力,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作为领导者还要不知疲倦地奔波忙碌,既要统筹指挥全局,又要协调帮助个体。只有在具体的工作当中用实践去践行“先之、劳之、无倦”的六字标准,才能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好领导。
译文: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言行,治理国家还有什么难的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去端正别人呢?
解读:正人先正己,孔子再次强调”修己才能治人“重德治的重要思想。
译文: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解读:领导者需要要一个长远的眼光。人们都说一个人的眼光往往决定这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一个领导的眼界如何,往往关乎这个企业当下的成长和将来的业绩。一个目光短浅的领导者总是贪图眼前的小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少企业都是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者有之,欺诈客户者有之,制假贩假者有之,这都是目光短浅、不顾长远的做法,作为领导者,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有一个良好的耐心;同时也得告诫自己,处事要有长远的眼光。遇事不急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译文: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解读:孔子教给了我们两个原则:第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持身端正,做事规规矩矩,行为方方正正;第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凡事要三思而后言,不乱说话,不乱发牢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记住这两个原则,做人做事才能更加顺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4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