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田子方教育子击文言文翻译(田子方教育子击赏析寓意)

田子方教育子击文言文翻译(田子方教育子击赏析寓意)



原文

子击①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②。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③人乎?贫贱者骄人乎?”

子方曰:“亦④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⑤骄人则失其国,大夫⑥而骄人则失其家⑦。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子击乃谢⑧之。

注释

  1. 子击:魏文侯的嫡长子,后来的魏武侯。
  2. 伏谒:谒见尊者,伏地通姓名。谒,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3. 骄:傲慢。
  4. 亦:作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义。
  5. 而:如果,表示假设关系。
  6.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7. 家:古代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8. 谢:向人认错道歉。

译文

魏国的太子子击外出,在路上遇见了田子方,子击下车行礼拜见。田子方没有还礼。

子击很生气,对田子方说:“是富贵的人能对人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傲慢呢?”

田子方说:“贫贱的人能对人傲慢!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傲慢呢?国君如果对人傲慢,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如果对人傲慢,那么就将失去封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会用国君的礼仪对待他;失去封地的人,没有听说有人会用大夫的待遇对待他。那些贫贱的士人,如果谏言没有被采纳,行为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就穿上鞋子离去了,到哪里去得不到贫贱呢?”

子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文言知识

说“骄”:“骄”的本义是“六尺高的马”,引申为“马高大健壮”,如“骄马”指“壮健的马”。

“骄”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傲慢,自高自大”。如上文中的“富贵者骄人乎?”又如,成语“骄奢淫逸”。
  • 指“强烈,猛烈”。如“骄阳似火”。
  • 同“娇”。如“骄儿”意思是“受宠爱的孩子”,“骄弱”意思是“娇贵而软弱”。

人物故事

田子方,名无择,字子方,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人。

田子方拜孔子的学生子贡为师,以道德和学问闻名于各诸侯。

魏文侯曾经慕名聘请田子方为老师,对他十分恭敬。

当时魏文侯励精图治、礼贤下士,魏国国势日盛。但是周边列国虎视眈眈,实际上危机四伏。

一旦魏国下一代国君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国内稍有动荡,周边列国马上就会向魏国下手。

所以田子方这样对待子击,其实是用心良苦,是为了不断考察和锻炼他的品行,以确保魏国能够持续强大。

不仅是对子击,对于魏文侯,田子方也是经常直言劝谏。下面就介绍二则相关的故事。

敬其父而不兼其子

魏文侯慕名聘请田子方作为老师,对待他非常恭敬,可是田子方依然是一副名士派头。

有一次,太子子击入宫拜见魏文侯,四周的各位大臣见太子上殿,纷纷起立行礼。只有田子方依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魏文侯看到了有些不高兴,左右纷纷指责田子方无礼。

这时,田子方说道:“从前楚恭王礼敬天下名士,曾经说过:‘敬其父而不兼其子’,如果非要门客也以主公礼仪敬奉少主人,势必会使有才华的士人为之却步,这样的举措难道是对魏国有利的吗?”

听完后,魏文侯说:“说得好!”各位大臣也无不信服。

——出自西汉·刘向《说苑·敬慎》

审于声而聋于官

有一天,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饮酒赏乐。

魏文侯对田子方说:“今天的钟声似乎不大协调,左面的声音高。先生觉得呢?”

田子方笑了笑,没有回答。

魏文侯迷惑不解,问道:“先生为何发笑?是我说得不对吗?”

田子方说:“臣听说,做国君的应该致力于辨官,而不是辨音。今天您对音乐辨别得很清楚,臣担心您会在辨别官员上有些聋了。”魏文侯肃然起敬,连忙说道:“先生说的是!”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

出处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启发与借鉴

子击身为太子,不仅是富二代,而且是国二代,面对田子方下车行礼,在旁人看来已经是礼贤下士了。然而田子方却丝毫不给面子,对子击视而不见。

对于子击的勃然大怒,田子方则以巧妙的语言,举例反驳了子击的观点,让其懂得“富贵者安敢骄人”的道理。

还好子击明辨是非,没有枉费田子方的一番良苦用心。不知道如今某些恃权傲才的人,是否也有如此的雅量?

俗话说:“低头的麦穗,昂头的稗子”。麦穗越是成熟、饱满,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实空空的稗子,才会把头抬得老高,在风中招摇。

真正有才能的人,不必自我吹嘘,因为你的能力,别人早已看得清清楚楚。相反,那些总是目空一切、自吹自擂的人,不仅让人心生厌恶,更不会得到别人真诚的意见。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