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都是一种人”
不管是大师、名家还是普通人,能够触及他们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的,唯有孩子。
想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他,想把自己经历的苦与痛都告诉他,以免他们重走自己的路。这份爱
01
孩子,愿你健康快乐,这是父母对孩子最本真的爱。
作家刘瑜在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中写道:“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为人父母的喜悦,在孩子处在婴儿期的时候,是掩藏不住的,也是不带一丝功利之心的。
可禁受不住现实的重重压力,多少家长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裹胁,开始早教,各种兴趣班,渐渐地,对孩子的爱,变成“有条件”的。
孩子各方面表现优异,才能换回父母最深的爱;孩子表现得不如别人,父母也就各种不开心,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脚踢。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父母总在打着“为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走出一条自己所期待的成功之路。
可事实上,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父母和孩子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身为父母,对孩子最本真的爱,应当就是“你无须成为什么我才爱你,我们爱你,是因为你就是你!”
02
孩子,愿你在该努力的年纪乘风破浪,这是父母对孩子最负责的爱。
“读书,是通往世界的路。读书的苦,是人的一生中最轻的苦。”
当孩子们埋怨父母逼着他们读书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站在了同一个方阵,竭尽全力鼓励、引导支持孩子把书读好。
为什么要这样做?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了这样一番话,契合很多人的心声。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快乐。”
任何一个家长,最害怕的便是,在教育这条关键性道路上做出错误选择,没有能力帮助孩子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为他提供足够多的后援。
所以,一个对孩子负责的父母,不管赚钱多少,不管地位高低,都会用心用情用爱用智慧,不断激发孩子对于读书的热情,并由此奠定人生的基石。
胡适先生对于儿子的教育,
03
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父母对孩子最永恒的爱。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学习是一条漫长、艰辛且曲折的道路,唯有日复一日坚持的人,才能遇见最美的风景,收获常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可是,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欲速则不达。它总有不期而至的困难,总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种种诱惑,最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
这样的困惑,即便是天赋很高的人,也难免会碰到。而我们要做的,便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就像梁启超写给儿子的信中所言:“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孩子,每个年龄阶段,你都要做好你该做的事,不要着急,也不要懈怠,只要踏踏实实走好了每一步,人生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你学会了终身学习,你便能从容应对人生的沟沟坎坎,就算父母先你而去了,你也不会感到孤单。
04
孩子,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是父母对孩子最深切的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拳拳爱意。
文学家胡适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在一班要赶在一班的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的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功夫里,千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
以最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虽然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但人这一辈子,也会因为朝着“更高”的目标而奋斗,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和感悟。
诗人裴多菲曾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孩子,你若想要拥有最宝贵的自由,那就一定要记得,做最上等的人。
那就意味着,你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涵养出更大的格局,累积起更多的智慧,才能灵魂地驾驭好命运的马车,驶向你想要的彼岸。
孩子,你知道吗?因为你的到来,父母的人生才得以圆满。
而同样,因为你的到来,父母便有了一生割舍不下的牵挂。
愿好运与你常相伴,更愿你纵横一生,仍有赤子之心,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5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