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
宋代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使一刻钟也价值千金。花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远处高楼上,官宦贵族们还在尽情地享受着歌舞管乐,架设著秋千的庭院正沉浸在幽寂茫茫的夜色中。
注释
春宵:春夜。
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香。
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春宵就是春夜,也是喻指可贵的欢乐时光。这一句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春宵一个珍贵的东西,时光类的词用到的是“一刻”来当做时间的数词,那么还有那些词可以当做时间的数词。大概地有,一些时光,片刻,须而,一会儿,一分一秒,一瞬间,片那。
然后是千金,形容珍贵的形容词,同义还有可贵,宝贵,贵重,这里为什么不用那种珍贵而少见罕见的词义,因为春宵这个词在古代更多暗含夜晚楼台风流这些场景,男女之间相伴相处,通常会是用金钱交易,歌姬的相处,所以用金钱类的词意来比喻春宵。此句大概是,一个事物其中一部分也是非常珍贵的。名词加起数词加形容词。
然后是第二句,名词是花,用了有这个属性词,两个有字重复叠词节奏感来写,写出的花的属性的场景选择了很易于让人联想记起的极其有画面感的花的阴影,再者是花在常见的属性,花香。一闻一见,一味一影,是很常见的名词事物的描述。此处可以模仿学习写法,对一个名词从五感方面入手描述。
第三句
此处重点名词是楼台,此处苏轼为楼台搭配了常见的事物,歌管的声音,也就把一个静态的事物楼台,变成了五感之中的深感,动静结合。
此处可关注其对声音的描写,“声细细”,用细细两个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特性特色。这是特点,五感更加能在人的脑海中引起联系。楼台-歌管-声细细。
第四句
此处名词是院落。诗词中讲究对称,楼台对应院落,苏轼的词特别注意事物对应,同时选择的事物常见给人亲切感。此处的描写同样类似第三句。为院落搭配了秋千这个事物,但是此处的秋千就是表静态的事物,但是秋千必定联想人在玩秋千时的场景,此时脑海就联想起欢乐笑声,这也回到了五感中的声音。
但是前一句已经写到了五感中的声音是有声地“声细细”,这句再写有声就不对应了。所以苏轼在此处又巧妙地用到夜色这个五感中的见来扭转人们脑海中有秋千联想出来的声音,场景是寂静无人欢乐的。声细细对应夜沉沉,声是五感地听,夜是五感中的见。细细,浅的小的形容词,而沉沉,深得厚重的形容词。
再者是名词的对于楼台对应院落,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地点,而后这两个场景经常出现搭配的事物歌管和秋千,同时这两者也是人们享乐开心时候的事物。而他们存在的场景也为人们寻欢嬉闹的场景。整首诗的主题是春宵,欢乐可贵的时光。
三四句出现的场景事物,都切合地映衬着诗的主题,欢乐的时光从这些场景和事物入手来写。相对而言,第二句的花这处事物写到有点不大合这首词的主题,比较其三四两句出现的事物也稍逊了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4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