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其实可以不躺的。
他出身世家。曾祖陶侃,东晋大司马,受封长沙郡公,是晋朝名臣。祖父陶茂,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征西大将军长史。父亲事迹不详,不过《陶渊明集》说是姿城太守。虽然陶渊明父亲死得太早,导致家里经济情况不佳,但在那个时代,他这样的出身就意味着入仕门票,几乎所有的大官都是他家的故交。那时还没有科举制度,整个官场都是他们这些世家子弟的专享游乐场,只要他想,随时都找份不错的工作,走上人生巅峰。
陶渊明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躺的。
从20多岁到40岁,他一直在打工,从江州祭酒,到这参军那参军,到彭泽令。虽然每份差事都干不长,但都是在一线机构,算得上高级打工仔了。而且年轻时,他还挺有奋斗精神的,他自己说他“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可见也曾是个有抱负的人。
他去当彭泽令是为了多赚一点钱,然而就在彭泽令这个肥差上,他只干了80多天,就裸辞了。这一躺,就再也没起来。
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不干了呢?
他自己的解释是家里有事。“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妹妹在武昌去世,按情理得去奔丧,所以辞职)。外人说他是看不起上级,“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上面派督邮来巡查,下属告诉他需要以礼节迎接对方。他不愿意跟这种人勾兑,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小心伺候乡里小人”,于是解印辞职。《南史》)
其实,督邮何辜,见都没见过陶渊明,就被他当做了辞职的借口,而他想辞职,早不是一天两天了。
裸辞回家后,他写了一篇《归去来兮》抒发心情,里边有几句谈到了辞职原因:“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基本上是直接地表达:不想再见这些人,不想再做这些事。回首他少时“抚剑独行游”的心态,这是多么大的改变啊!
除了“妹妹去世”说,他后来没再就辞职的事做过解释,也不提对职场的看法,但从他非常偶尔流露的愤世嫉俗里,还是能看出一点他不愿工作的原因。
在他很难得的一篇感叹时事的文章《感士不遇赋》里,他说“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捕鱼之网密织而鱼恐惧,捕鸟之罗大张而鸟心惊。明智的人觉悟到世事如何,宁愿逃避官禄归还乡野),因此他“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宁愿受穷满足心意,也不想委曲而损害自己)——这得是什么样的世道,连摸鱼都不合适,必须得离职才行。
让他宁愿受穷也不打工的世事到底如何呢?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是东晋末年,在他并不很长的人生中,他经历了庾楷谋反、孙恩叛乱、桓玄篡位、安帝复位、刘裕改朝换代等等等等一系列很多人几辈子也经历不了的大事,他所服务的官场可谓是波诡云谲风雨飘摇,而他的几个岗位虽官不大,但都在风口浪尖的附近——一次在桓玄幕府,一次在刘裕幕府,其敏感程度可以想见。如果是个“有追求”的人,这是火中取栗的机会;但对他来说,却都是难以忍受的违心。变幻的局面,也让他生出深深的无力感,他在一首诗中写出了这种幻灭: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躺平之后,陶渊明发展成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躺学大师。他的重要成就,一是总结出了躺平的乐趣,二是告知了躺平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些境遇,给后世有志于躺平的人们指出了一条道路。
躺平的乐趣不用多说,陶渊明最出名的诗文,基本都与此有关。比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比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而躺平的风险有哪些呢?首先当然是缺钱,“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旬日已来,始念饥乏。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旧的粮食吃光了,新的还没下来,农民要是再赶上年灾,漫长的日子实在难熬。一段时间以来,已经开始感到饥饿困乏。我要不告诉你们,你们都不会知道这种状况。)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陶渊明已入老境,老来受穷,尤其让人难以忍受。
没钱伴随的,是抵抗意外事故的能力减弱。归隐田园后,陶渊明家失过一次火,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因为这场火,更加陷入贫困,以至于他后来常常怀念失火之前的生活,那时候还能天天吃饱——“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即便如此,对陶渊明来说,躺平的日子依然胜过在官场中汲汲营营。他用达观的心态,坦然面对了这些窘境。失火之后,他们搬到了另一个村子,他写诗庆幸这次迫不得已的搬家,说“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早就想搬到这儿来了,这儿多好啊,有这么多能玩到一块儿的朋友!”
躺平也意味着放弃对后代的期许。陶渊明有5个儿子,都再没达成他们先祖的成就。这一方面是时代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没有鸡娃。他后来给儿子们写过一封信,对没给孩子带来好生活表示抱歉,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邪?”(告诫俨、俟、份、佚、佟:天地给人以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自古以来,即使是圣贤的人,谁又能够独自逃脱死亡呢?子夏曾有过“死生有天命,富贵天注定”的议论。像颜回、子贡、子张、子路这样亲自接受孔夫子教诲的人也都发出这种议论,难道不是因为命运的好坏不可妄求,寿命的长短永远无法在分外求到的缘故吗? )
与古希腊躺学家犬儒主义者不同,陶渊明的躺平超越了愤世嫉俗,有着对世事更大的悲悯。无论世界糟糕到什么程度,绝不自我作践,即便这个世界种种让人失望,他依然选择从中寻找自己认同的美好: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15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