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配图
唐肃宗上元年(760年)间,因永王之乱而获罪、差点命丧的李白已经得到赦免,却由于生活毫无着落,只好依人为生,来往于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豪放一生,洒脱一世,仿佛谪仙般的李白,终究难免逃难般流离于红尘俗世,游离在朝堂之外,其内心的郁闷,及其难以排谴的孤独,更有无人可以讲述的寂寞,应该是时时袭击着他的胸怀吧。
否则,又怎么会在故地重游之后,写下如此悲凉的诗句出来呢?
诗意配图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一个“独”字作为标题,特别醒目,特别扎眼,不是人到伤心处,如何起得此标题?当年的那些热闹,已经渐去渐远,似乎午夜时候的零星回忆,缥缈无端,徒然悲戚。
敬亭山,既是诗人孤身所处地点,也是此时此刻加深回忆的催化剂,所谓“触目心伤”,大抵因为物有所伤的原因。说到敬亭山,不得不提到谢朓其人,这可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曾为他写过不少诗句:“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见李白对于谢朓的倾倒,所以清人王士稹才在《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李白和友人多次去此山游玩,如今再来,却已经物是人非,“故人多凋零,飘渺孤鸿影”。于是回想此生遭际,不由感慨良多。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所有的鸟儿,都使劲往高渺的天空之上飞去,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直到再也看不见半点儿踪影;鸟群远去,长天寂寥,唯剩孤独的云儿,浑似江湖闲散客,独自点缀空中,天风吹过,渐飘渐远。
“众鸟”,得意时捧场的笑脸;“孤云”,失意时孤独的身影。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什么时候最能够看见人性,便是在一个人失利之时。一“众”和一“孤”,仿佛浓墨重彩和淡雅写意,给人一种鲜明对比,映衬出诗人前后两种人生境遇。此处,诗人看似绘眼前景,其实写心中情,越显高妙闲逸的笔调,越能够显现其内心强烈的愤慨之情,郁闷之心,正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情此景,不由令人想到“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当头各自飞”,既然原本相敬如宾的夫妻,遇见不可克服的大难都各自抛弃了对方,那么无知无识的鸟儿各奔东西,又有什么好指责的呢?生物的天性凉薄,攀高踩低,贪生怕死本就是深入骨髓里。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繁花落尽,群鸟高飞,热闹过后的寂寂,让诗人一下明白过来:能够相处,能够相知,能够互相看不厌烦的,只有眼前的敬亭山啊。那么一个瞬间,心灵与自然和谐相处,世间所羁绊的累赘物,刹那消失。
山有什么情,水有什么意,所谓的“山水情意”只不过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加之于“事物”身上,寄情于山水,让山含情,让水带意。一个“只有”,写尽诗人身边“众鸟”“高飞”“尽”后的“孤闲”,从而愈发衬托出“相看”敬亭山之后,诗人感慨“两不厌”时内心深处浓厚的悲凉。
此诗写完年余,被人称为“谪仙”的李太白走完了其激情跌宕的传奇一生,而他扑朔迷离的死因,或许正符合笼罩在他身上的种种传说,他没有死去而只是回归了天庭仙班。
人间何曾有谪仙,不然,何必在相看众生之后,只有相伴敬亭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dict.shualue.com/juzi/97851.html